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中国网购消费经历“五大”变化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新华社电 “双11”临近,不少“剁手党”早已将心仪的商品收藏或加入购物车,就等11日凌晨动手开抢。

自淘宝商城于2009年11月11日以“光棍节”促销名义首创至今,8年间,从“买全国”到“买全球”、从买价格到买质量、从“下周见”到“当日达”,“双11”经历的种种变化,折射出中国消费市场乃至中国经济的喜悦与困扰。

变化一

从“买全国”到“买全球”

据阿里巴巴的数据显示,2009年“双11”阿里旗下电商平台单日交易额仅为5200万元,随后几年,交易额以几何级数增长,2015年达到912.17亿元。有机构预测,今年“双11”交易规模将迈入千亿元级。

消费规模激增的背后是参与平台、品牌的增多。

与此同时,消费者从“买全国”延展为“买全球”。足不出户,想买哪个国家的商品都可以。

2015年“双11”,超过3000万消费者在天猫购买了国际品牌的商品,产生交易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32个。

变化二

从“买价格”到“买质量”

“头两年,‘双11’概念还不出名。促销都是打着‘光棍节’名号,如5折促销活动、满额减等,大幅折扣已经非常吸引人。2010年,我还在上大学,原本就是好奇看看,结果没控制住,花了近千元。”有着十年网购经验的北京市民赵菁回忆。

与最开始的“买便宜”心态相比,近年来消费者网购时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以前网购,直接按照价格从低到高排列,一个月顶多花百余元。今年仅‘双11’网购装修用的建材、家具就预算3万多元。”赵菁说。

不过,网购商品的质量与公众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仍不匹配。12358价格监管平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网络购物举报量连续5个月同比增长超1200%。假货、三无产品、诈骗等,成为电商市场顽疾。

变化三

从“下周见”到“当日达”

回忆8年来的网购之变,合肥市民张瑶点开淘宝网上的40页购物记录说:“2009年买过一双运动鞋,江苏卖家发货后6天我才收到。今年8月,我买了一件江苏发往安徽的T恤,28号下单29号便收到了。”收货时间不断缩短,一些电商平台甚至当日下单当日送达。

除了速度快,物流业的配送范围也逐步从城市扩大到农村。

事实上,物流行业的整体运送效率正在稳步提升,但每年“双11”短时激增的包裹数量,仍是电商售后服务的“一道坎”。数据显示,2010年“双11”产生的包裹数量仅为1000万件。2013年开始,这一数量进入以亿计量阶段。据菜鸟网络联合各大快递公司预测,今年“双11”或将给快递业带来超10亿个包裹。

为应对包裹的大流量,很多快递公司的地方承包商会临时招兵买马,但临时招聘的人员往往没有培训就上岗。“高流动性一定程度上会给快递行业带来安全隐患。”中国快递协会副秘书长杨骏认为。

变化四

从“手忙脚乱”到“一点完成”

北京市国企职工尹宇对2009年的“双11”记忆犹新。大冷天的晚上,他早早坐在电脑前,将一双打折的皮鞋放入购物车。然而,等到可以支付时,他却手忙脚乱起来,“密码错了想了半天,后来网银U盾又找不到了”,当他满头大汗找一圈回来点击付款时,系统显示皮鞋已售罄。

8年后,尹宇已经成为一名抢单高手。临近“双11”,每天晚上下班后,他便窝沙发上,轻点手机就完成好几单的预定支付,“手机上绑定了三张银行卡、一张信用卡,余额宝里也有钱,实在没辙了还可以使用apple pay呢”。

阿里方面的数据显示,2015年“双11”全天无线成交占比68.67%,这一数据在2012年仅为5%。

不过,移动支付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也伴随着许多风险。数据显示,2015年有近200家网上商城或支付平台被曝存在安全漏洞,导致数据库信息被窃取。

变化五

从“冲击”到“共振”

在合肥市蜀山区开超市的许老先生,早年间一直对“双11”嗤之以鼻。“我跟儿子说,这就是一个人造节日,有啥参与头儿。网购再多日常用品还是得来我这里。”然而,近年来,每年“双11”后小区门口如山的包裹都令他震惊,“有的经常来买油盐的老龄主顾,也在学网购了。”

同样感到冲击的,还有一些大型商场的运营者。近两年来,线上线下同时火爆的“双11”场景却屡见不鲜。在合肥市人气最旺的两大商圈三里庵国购广场和步行街,记者看到,不管是大型的商场内,还是街边专卖店门前,都挂满了“‘双11’全场5折”等促销海报,而这样的盛况在10月底就开始了。

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杨建华说,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正形成一场全体狂欢。数据显示,传统零售业线上业务的增速十分亮眼。2015年国美电器在线交易额同比增长114.5%,苏宁线上平台的商品交易总规模同比增长94.93%。

责任编辑:郝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