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郊首富李福成生意王国:从牛王到李半城
从“牛王”到“李半城” 燕郊“老炮”李福成的生意王国
华夏时报 记者 马维辉 燕郊报道
燕郊房屋产权风波首先爆发于福成5期,使得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福成集团董事长李福成的身上。从当年走街串巷卖香油的小贩,到今天的“河北第九富豪”,李福成早已是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但多年来,关于他的负面传言也一直如影随形。
今年已经70岁高龄的他,曾坦言现在只愿意做“自己喜欢干的事”,但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又屡屡将这位古稀老人卷入舆论的漩涡,树欲静而风不止。
从“牛王”到“李半城”
瘦长的脸型,小眼大耳,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仍修剪成挺拔的短发,似乎显示出主人强硬的个性。从外表上看,李福成与距他30多公里的那些北京城里的开发商迥然不同,更像是一位忙碌的村支书。
不过,作为福成肥牛的创始人,李福成如今身家已经高达67亿,在2016年河北胡润富豪榜上排名第9位。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李福成曾经谈起过自己的创业经历。他说自己是放牛出身,14岁开始创业,算是改革开放的第一批下海者;第一笔生意是小磨香油,因此还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赵忠祥的采访。到现在,福成旗下已经有5个小额贷款公司、4家典当行,业务涉及餐饮业、食品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养殖业、房地产、矿山、水泥厂,以及物流等。
说起李福成的生意王国,还有几分传奇色彩。改革开放后,只上过小学的他,从20岁开始就在当地生产队的油坊里上班,每天的工作就是骑着自行车,驼着两只香油桶,敲着梆子走街串巷地卖香油。由于他卖的油不掺假、质量好,所以生意越做越大,几乎垄断了全县的香油业务。
由于做香油会剩下些废料麻酱渣,李福成从豆饼喂猪中受到启发,尝试着用麻酱渣养牛,结果大获成功。1993年,他正式组建河北三河福成养牛集团总公司,1994年就被农业部授予了“全国养牛状元”的称号。到了1996年底,公司的固定资产已经达到5000万元,出栏肉牛3.2万头,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牛王”。
不过,让李福成成为首富的还是房地产。2002年9月,李福成成立了三河福成房地产开发公司,自称“专给北漂盖房子”。受益于社会大环境,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北漂一族买房,很多福成的楼盘一经推出就被一扫而光,上上城青年社区项目更是创造了十个月间销售55亿元的神话。由于采取“大手笔低成本拿地、迅速开发、快速销售回笼资金”的策略,李福成的项目几乎占据了燕郊地产的半壁江山,当地人笑言“半个燕郊都是李福成的”,他也因此得了一个绰号叫“李半城”。
李福成经常说,自己“只读了小学,不会说话”。见过他的人,有的说他“没架子”、“精力旺盛”、行事低调,也有人说他是“土豪”、“养牛的”,没有远见。
不管怎么说,他旗下的福成集团目前已成为一家以农牧业综合开发、食品加工、餐饮服务、房地产开发、农村建设和改造、金融、商贸、物业管理以及其他项目的资本投资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李福成也已坐稳了“燕郊首富”的宝座。
树欲静而风不止
公开信息显示,李福成生于1946年9月。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李福成在接受专访时也曾经表示,也许再做个几年房地产就不做了,重回老本行,只养养牛、种种菜。
不过,70岁对于李福成来讲似乎注定是难以平静的一年。
春节后,燕郊又爆发产权风波,多个小区的业主发现自己的房屋无法落宗,导致无法领取不动产证,房屋不能进行买卖交易,已经过户的拿不到银行尾款,还清尾款的不能解除抵押,其中福成小区涉及的人员多达7000人左右。
此外,福成集团下属的隆福物业还曾爆出强制收取装修押金、暖气押金、水电燃气卡押金,要求业主使用他们指定的装修公司,必须使用福成的沙子水泥,业主自己购买的,物业不让进小区等等。
更早前的2007年,有媒体报道李福成的二儿子李高启纠集30多名地痞流氓公然持械殴打,致使三名公安干警重伤昏迷。当年9月,李福成不得不亲自召开记者招待会,对此事进行澄清。他表示,作为生意人,自己只想本分地经营事业,远离是非,因此此前采取了沉默的态度;但没想到事件居然愈演愈烈,再强悍的企业也无法承受一而再、再而三的诽谤。
多年来,李福成的房地产生意已经与燕郊的发展深深融合到一起。有业内人士评价说,燕郊在加速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有李福成很大的功劳,福成地产开发的项目,在低价格的基础上,为助推燕郊楼市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而当被媒体问及福成的下一步发展方向,是否有意在北京或者其他地区拿地,实施全国扩张时,李福成也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不去北京、坚守燕郊,回报家乡人民”。
近年来,外界纷纷指责燕郊地产寡头垄断问题严重,市场封闭,从来没有外地房企进入过。2014年8月,河北省政府曾经派出调查组调查三河市土地问题,包括三河市副市长刘宝来在内的多名三河市官员被调查。
地产专家、中国城市产业发展联盟主席陈宝存告诉《华夏时报(公众号:chinatimes)》记者,燕郊楼市确实存在本地开发商垄断的问题,但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2004年土地招拍挂制度实施以前,环京区域“没人看得上,给谁都不要”,因此很多土地都被当地政府以协议出让的方式“摊派”给了本地开发商,这在当时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只是近两三年来,北京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没地了,大家才开始把目光投向环京区域,环京区域的楼市才开始热起来。
(华夏时报)
责任编辑:辛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