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员监督,促全面提升。近日,青岛自贸片区创新建立优化营商环境“双督导”工作机制,通过聘请片区督察员成立商事督察委员会,调动市场主体“主人翁”意识,加快片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青岛自贸片区成立两年来,立足服务新发展格局,发挥制度创新引擎驱动力,营造办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竞争力强、宜居宜业的营商环境。
改革创新,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
今年10月,青岛自贸片区在全国率先推行商事主体登记即认制。对商事主体登记在制度创新、数智运用、流程优化、材料精简、服务提升和运行保障等6个层面进行了改革提升,淡化商事主体登记的行政许可属性,进一步明确了政府管理和商事主体意思自治的关系,为企业带来了便利。
“过去办理商事登记需提供很多材料。这项改革提高了商事登记效率,节约了企业人力成本,对企业是重大利好。”丰一顺(青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涛说。
同样感受到便利的还有青岛德泰尔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李从德。近日,他来到青岛自贸片区办理土地业务签订合同,当天就办理完毕拿到了合同。“原以为需要10个工作日左右,手续也得很多,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完了。这给企业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对青岛自贸片区的服务效率和服务环境,我们很满意。”李从德说。
据悉,青岛自贸片区推出“标准地”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启动以来,首批6家企业享受到了改革红利,节约成本约90万元。
两年来,青岛自贸片区创新推出“自贸全链帮”服务,在全国率先上线企业设立智能登记“速批”系统;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吸引400余家油品企业和700余家食品企业集聚;全省首家外商独资旅行社不到1个小时便实现“跨国落户”……精简高效的政务新生态,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两年来,青岛自贸片区新增市场主体2万个,比成立前市场主体总量增长1.06倍;新引进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3个,累计达到116个。
法治创新,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近日,青岛青云财税管理有限公司业务人员来到青岛自贸片区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大厅法律服务专窗咨询合同纠纷。在得到律师的专业建议后,该公司负责人说:“像我们这样的小公司一般不会专门聘请律师,平时一些合同、用工问题难免存在一些考虑欠妥的地方。法律服务专窗让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福利。”
据介绍,青岛自贸片区设立“与企同行”法律服务专窗,由多家知名律师事务所惠企法律服务团队在片区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大厅轮流坐班,面向片区企业免费提供政策咨询、适用解读、事项帮办和相关法律咨询等服务,帮助企业了解更多助企惠企发展政策,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切实享受自贸片区的改革红利。
高质量发展的背后,离不开法治环境的持续优化。两年来,青岛自贸片区持续打造“法润自贸”服务品牌,建立“政区法”自贸创新工作室,联合法检系统和仲裁部门,设立自贸检察服务工作站和涉外巡回法庭,成立青岛国际仲裁中心。青岛首个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山东首家青港深三地联营律师事务所和青岛市首家合作制公证机构相继落户,打通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经脉。
为建立完备的竞争政策体系,青岛自贸片区出台竞争政策实施评估机制、营造公平便利准入环境等10项改革举措,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内生动力。
开放创新,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区关港联合创新实验室是青岛自贸片区打造国际一流口岸营商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
为助力通关时间费用双下降,这个实验室先后推动了原油混兑调和、原油期货交割等新业态落地,推出铁矿石“随卸随混”、自动化码头无人卡口海关监管新模式、“先期机检,船边直提”等创新成果。其中,得益于“集中审单”“即报即审”、冷链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电子化等一系列创新作业模式,青岛自贸片区冷链进出口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进口肉类实现翻番式增长,成为北方最大的肉类进口基地之一,东北亚复合型冷链枢纽已现雏形。青岛自贸片区被中国肉类协会认定为“中国肉类产品北方进口基地”“中国肉类产品北方展示交易冷链物流基地”。
青岛自贸片区联合山东能源集团、山东港口集团共同发起建立了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并与“大宗商品清算通”成功对接,打通青岛自贸片区口岸大宗商品的清算中心建设通道。同时,依托企业需求,青岛自贸片区在数字化贸易领域不断突破创新,推动实现了橡胶区块链仓单银行质押融资业务、保税原油数字仓单质押融资业务和区块链联盟链跨链流转数字仓单融资业务的三个全国“首单”,参与制定的全国首个基于塑化、橡胶等件杂货物数字仓单团体标准也已正式发布。
据统计,目前青岛自贸片区大宗商品贸易产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聚集了贸易类企业近17000家、仓储及物流企业2200多家。截至今年8月,青岛自贸片区限额以上大宗贸易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2117.09亿元,同比增长110.22%。
乘势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青岛自贸片区与韩国仁川、迪拜吉布拉里、德国多特蒙德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同时,打造与国际接轨的金融配套环境,实现山东自贸区首笔CIPS标准跨境支付业务突破;推动山东省首单跨境船舶融资租赁业务落地,实现融资租赁收取外币租金的新突破。
本报记者 白晓
责任编辑:辛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