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时事评论 > 正文

康菲的轻慢让谁尴尬?

来源: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国家海洋局规定的“大限”来临,康菲中国对外通报称,“溢油源已被永久封堵”,所有活动的渗油点已得到控制。国家海洋局连续要求康菲在8月31日前完成“两个彻底” 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康菲这次表态,颇有回应海洋局“两个彻底”要求的意味。

自6月4日事故发生以来,身为作业者,这家号称将“对环保审慎态度”视为核心价值的企业,至今未能完全遏制住事态发展,更别说对事故的影响给出回答。面对漏油事件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康菲公司表现出来的态度,着实令公众无法接受。当然,康菲如此的轻慢态度,也让国家监管部门无地自容。事实上,正是由于如此不给力的监管,才使得近年来各类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伤害。

我们一直强调要与国际接轨,可是,在惩治环境污染事件时,无论是相关制度,还是有关部门的态度,都显然与国际社会相去甚远。今年年初,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美国石油公司因一起重大污染案被判罚95亿美元。如此严厉的罚单,不仅让问题企业付出沉痛代价,也必然能给更多企业敲响环保警钟,从而让环境保护成为不敢触碰的“高压线”。

在国内,很多涉嫌存在污染行为的企业,即便因环境污染引发惨剧,不仅通过各种“借口”推脱责任,即便最终需承担责任,也只是监管部门象征性的罚款而已。而这样的处罚力度,比企业本该在环保方面的投入要小得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企业自然会铤而走险,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必然无法培养。事实上,只有让问题企业付出惨痛代价,让环保工作成为他们不敢触碰的“高压线”,才能进一步树立企业的良好责任意识。(陈国琴)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