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我国新医改政策实施的第三年,业界普遍认为,医疗体制改革正在进入深水期。各项惠民措施在逐渐推进中得到落实。
新农合筹资标准大幅提高
年初,国务院作出决定,第四次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新农合”最早是政府财政补助20元,农民个人缴纳10元,每人每年一共筹资30元,按比例支付农民住院和大病医药费用。开始时农民们对新农合制度不放心,通过试点运行,切实减轻了参合农民的就医困难,参合农民得到了好处,拥护“新农合”的农民越来越多。经过5年的努力,2008年“新农合”制度实现全面覆盖,成为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资料显示,2003年到2010年,全国累计34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新农合”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农民基本医疗保障的重要实现形式。使农民有钱看病,敢于看病,彻底改变了以前农村“小病扛,大病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局面。
卫生部傅卫副司长接受科技日报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卫生部要求“新农合”要实现“两提两扩”。即提高补偿比例,提高最高支付限额,把门诊费用逐步纳入报销范围,扩大重大疾病保障水平的病种和试点地区范围,全面推开儿童先心病、白血病试点工作,并逐步将治疗效果好,费用负担较重的大病纳入“新农合”保障水平的试点范围,减轻农村重大疾病患者的个人医药费用负担。
“新农合”作为中国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不仅为中国亿万农民提供了基本医疗保障,而且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新医改的一道亮丽风景。
医疗服务体系加强
今年,国家对每位居民的社区医疗服务补助增长到25元。也就是说,2011年起,我们每一位社区居民都可以免费享受国家资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
在两年前,国家就按照人均15元的标准给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费补助,以推动社区医疗发展。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成为第一道分诊中心,不仅能够有效节约医疗资源,提高看病效率,而且能够让普通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家庭医生”式的医疗服务。
今年七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今年,卫生部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口支援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这表明卫生系统今年对医疗服务体系、对基层医疗的支持增加了力度。
公立医院改革全面铺开
公立医院改革一直是重点和难点,令人瞩目。今年,全国参与改革试点的公立医院数量达到2299个。全国已有1200所(100%)三级医院开展预约诊疗、双休日和节假日门诊,18个省(区、市)正式启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试点医院达到561家。这些探索为形成公立医院改革基本路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管办分开、政事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医药分开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有效形式。 北京、上海一些公立医院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措施,逐步开始公立医院改革的步伐。
当记者提出感受不明显的时候,卫生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政策应有一定延续性,不宜完全推倒重来。卫生部部长陈竺多次表示,改革不能降低医务人员的收入。新医改不能让医务人员收入骤然下降,工作量超负荷,渐进式的改革更易让医务人员接受,也希望得到公众的理解。
今年卫生部加强了公共卫生工作,基层基本药物实现全覆盖,河南省首先实施了“居民健康一卡通”,表明我国卫生信息化工作正在推进过程中。
2011年,由卫生部牵头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制定,不仅有行业协会、业内知名企业参与,而且未来将有消费者和媒体的参与,这都表明卫生部的政务公开越来越透明,公众参与越来越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