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深度 > 人物报道 > 正文

王石的农民逻辑(2)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惯性力量

万科对销售速度几乎有“洁癖”,因为规模一旦不能配合以速度,就会立刻变为库存。

2008年,王石的万科宁愿与宋卫平的绿城“结怨”,也要让片面追求高利润的万科,回到依靠规模和速度发展的轨道之上,那是因为,无论王石抑或郁亮都深知,对于一家已经成熟的企业,惯性是一把双刃剑,而惯性一旦形成,再难改变。

2009年底,京城颇具名气的房地产职业经理人毛大庆加盟万科,他在万科初期的经历,或许可以从侧面对万科之于规模的痴迷与坚决做出诠释,在毛大庆看来,万科在北京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土地。凭借个人积累的人脉,毛大庆辗转腾挪,在北京三环之内为当时缺地的万科觅得净地一宗。那块土地,在任何一个地产商的眼中,都是肥肉一块。然而,毛大庆等来的却是这块土地的购置计划被总裁办公会否决,而且是不经考虑的回绝。

因为这块不到5万平方米的土地,在万科的土地价值评价体系中,显然过小。当时一位在场的人士曾向笔者回忆,万科的逻辑在于,以万科的执行力,如此规模的土地,恐怕从前期设计规划到施工销售,半年便可完成;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团队怎么办,而花费相对较高人力资源成本运行的项目,最终带来的收入规模却要受到土地面积的限制,一句话——货值不够,尽管可能有更高的利润率,但那“不是万科的菜”。

万科想要的是盖房子和卖房子挣到的钱。当时,新晋万科副总裁、北京总经理的毛大庆对万科的策略体会可谓深刻。于是,接下来,毛大庆十分“万科”地接连在北京房山、西北旺这样的城乡结合地区大举拿地,再后来,深谙万科策略之道的他,甚至不惧在已经不再归属北京的香河拿下大片土地,所为只有一项——货值,这已被万科最高决策层视作价值评判的铁律。

和那些热衷于“捂盘”的同行相比,万科对销售速度几乎有“洁癖”,因为规模一旦不能配合以速度,那么规模立刻就将变为库存。对于万科各地方公司的老总而言,如果开盘一个月内,不能销售掉手中房源的60%,那么必须在下一个月采取促销措施,把房子卖掉。这一点,不仅是郁亮向自己带领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提出的要求,而且是万科向市场表明,万科作为一家公众公司,对速度追求的极致以及信心。

在2008年,沉隐已久的王石做客《经济半小时》,他对高房价的道歉以及万科不拿地王的承诺,一度被中国地产界视为异类,也被看做是王石的姿态之举。但如今,外界明白,规模与速度才是万科的策略根本所在。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