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专家论道 > 正文

怎样看待银行的“暴利”

来源: 证券时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似乎每隔一段时间,银行是否坐收“暴利”的话题都要被拿出来炒作一番。

此前不久是因为转账手续费定价随意,让老百姓不高兴,这惹来大家质疑,合情合理。在充分的市场环境当中,商品价格的确定能听到不同意见,是好事。但现在,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观察,当几家银行披露50%左右业绩增长之后,却再度引来外界质疑——银行跟实体经济之间的利润分配之不均衡,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程度!

果真是这样吗?按照这个逻辑,目前中国市场实体经济面临困难,难道是银行挣得太多造成的?要走出目前的低谷,银行牺牲自我服务大众就能解决问题?

事实上,这都不现实。以笔者浅见,当前实体经济低迷,实业难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的经济结构出了问题,资源配置并未达到最优。商业银行作为社会资金中介,即便仍然享有利率管制带来的政策红利,但从2008年以来无论是利润增速还是净资本收益率,也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而有较大回落。抛开大环境不论,只把银行拉出来作为企业利润下滑的罪魁祸首,并不公平。

针对一些舆论误区,笔者认为有几个概念必须予以澄清。

首先,利率管制并不等同于高的净息差。舆论所谓的银行“暴利”,很大程度上是指商业银行享有利率管制带来的稳定红利。但实际上,利率管制并不是支持商业银行享有“暴利”的充分必要条件。利率管制也有可能带来低效率,商业化改制前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状况即为明证。仅从现实看,为什么在同等条件下有的银行能够享有更高的净息差?并不是因为这些银行有诸神佑护,自身管理水平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应是重要原因。

其次,高的净息差并不意味着银行暴利。所谓暴利,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竞争缺位,经由垄断而形成的高利润。但从目前中国银行市场的格局来看,竞争显然是主流。在监管的严格管制之下,想要垄断资金市场在中国银行界赚钱,并非易事。

但这并不是说银行并无改进空间。目前的竞争并不足够,银行的经营管理体系并不是绝对市场化,中国经济的整体成长还有很大空间。但这一切,均意味着这个市场还存在更大的机会,优秀的银行可能还会赚更多的钱!

而这正是要讨论的最后一个问题——怎样看待银行的盈利增长?认为银行掠夺实体经济利润空间的观点,实际上是将整个经济体静态地划分为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并将银行等同于金融部门。在这个逻辑框架中,金融部门利润上升,必然造成实体经济部门利润下降。但实际上,健康运行的经济体中这两个部门往往密不可分。运行良好的金融体系,能够促进资金更有效率的配置,进而增进实体经济部门的增长。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当中,直接融资比例还太低,银行体系仍是金融体系的核心所在,从这个角度来说,银行体系拥有较高的收益,有其历史合理性。而未来的目标,可能也不应该是通过行政干预来调节银行体系利润,相反倒是要通过进一步放松管制,来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作者系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员)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