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有20%的担保企业已经出现了资金链或业务等方面的问题。
——黎友焕
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信用“加码”,是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不可或缺之道”。
——从业人员
担保行业地震不断。广东担保龙头华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陈奕标日前就明确表示,包括华鼎担保在内的担保集团资金链已经断裂。而日前又有媒体报道,工行广东省分行已经给出全面叫停与民营担保“银担合作”的限期,将在今年11月份完全退出与民营担保公司的合作。
事实上,中国担保业是在2009年建立起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后,才开始迈上正轨。近年来,偏紧的货币政策使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更为旺盛,为担保公司迅猛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然而,高速发展之下,漏洞频出,去年席卷全国中小企密集地的民间借贷危机更是让这个蓬勃扩张的行业陷入重重危机之中。
资金危机四起
从去年年底开始,温州、福建、河南等地担保业就陆续曝出挤兑事件。
资金链绷紧是担保公司难以为继的重要原因。据了解,华鼎担保目前在保余额29亿元左右。华鼎注册资本金虽然高达7.6亿元,但截至去年底,其已经垫付资金量约5亿至6亿元,流动资金仅一两亿元。同样处于困境中的中担投资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简称“中担”)也为陈奕标实际控制,根据中担2010年度年检报告,中担的资产总额约为5.63亿元,实收资本4.5亿元,而其总经理刘辉透露中担目前在保户数300多户,在保余额33亿元。
担保公司资金牵涉众多银行。《国际金融报》记者在中担、华鼎官网上看见,与它们合作的就涉及工农中建和交通、兴业等20家银行。这些银行、担保公司、企业联系紧密,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绷紧整个链条。
违规操作惹祸
广东省社会科学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近日针对担保业调查的结论显示,大约有20%的担保企业已经出现了资金链或业务等方面的问题,如果任由市场风险进一步发酵,危机或将在更大范围内进一步“传染”。
“这些担保公司为什么会出问题?我认为是我国担保业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监管存在漏洞,许多担保企业不自律的缘故。”曾经涉足过担保行业的张先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他看来,有的担保企业跟当地政府机构关系也比较“密切”,更是加重了隐患。
黎友焕也表示赞同,他认为国内担保行业情况各地虽有所区别,但都“相当混乱”。担保公司与中小企业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拍卖行等金融机构联系密切,有些甚至还勾结在一起从事高利贷等非法活动。
除却从事民间高利贷等违法业务外,黎友焕指出:“实际调研情况表明,还存在着如虚假注册资金,实有注册资金比营业执照上文字注册资金少;滥保虚保,未认真评估调查,担保价值超过客户还款能力;套保,即通过高估手法等方式高保物业,套出巨款。担保业务市场混乱不堪。”
监管应强势介入
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一直高度不对称,银行为降低风险,中小企业通过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才有可能获得贷款,这样就为担保公司的兴起提供了土壤。
担保公司为中小企“排忧解渴”立下了汗马功劳。根据工信部中小企业司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共有4817 家,筹集担保资金达3915亿元,当年为35万户企业提供贷款担保额1.58万亿元,担保贷款额比2009年增长46.84%。
张先生认为,在当今国内金融机制不尽完善的条件下,通过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信用“加码”是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不可或缺之道”。
在黎友焕看来,为避免风险进一步蔓延,监管部门应强势介入消除风险,“一方面,监管部门需及时加强监督和管理担保市场;另一方面,银行出于维护自身利益而无顾企业生存发展的不道德行为需要有所节制,可以给银行对担保贷款风险权重指引,避免一刀切的非理性行为”,担保企业也要做好“内省”工作,要脚踏实地杜绝违规犯法,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实力经营业务,避免因好高骛远而陷入风险漩涡。
据媒体报道,中行与华鼎近日续签了授信合同,虽然授信额度从5亿缩减至3.5亿元,但仍被华鼎视为危机可能转缓的一个标志。担保行业风波如何停,还是在考验着“涉局者”的智慧。(本报记者 卫容之 实习生 李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