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黑熊梦魇:熊胆粉背后的商业江湖

来源: 时代周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2012年2月22日,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个“养熊基地开放日”,取熊胆的工作人员将引流管插入黑熊体内。
2012年2月22日,归真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个“养熊基地开放日”,取熊胆的工作人员将引流管插入黑熊体内。

归真堂创始人邱淑花说:“如果早知道搞上市这么苦我就绝对不上市。”归真堂欲上市所引发的风波让她始料未及。

2月1日,证监会公布的IPO申报企业基本信息中,归真堂赫然在列。旋即,阻击归真堂上市的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亚洲动物保护组织、慈善基金、知名人士以及大量网友强烈抵制归真堂上市,并要求取缔“活熊取胆”业。

为了平息外界舆论,归真堂特意举办了“活熊取胆开放日”。然而此举并未减轻外界的声讨。邱淑花觉得很委屈,归真堂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早的黑熊养殖企业,为何招致如此谩骂?她认为归真堂被陷害了。

一场阴谋论传出,剑指亚洲动物基金AAF。该组织受西方利益集团的资助,长期反对我国黑熊养殖,目的是削弱中药竞争力,为西方利益集团谋取更大利益。

AAF对外事务总监张小海对其进行了反驳。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国内已经有49家药企可以生产熊胆粉的替代品,并非只能进口。其次,我们不是针对某个公司,而是取缔这个产业。如果归真堂上市,将是对我们多年努力的最大打击和挫败。

阴谋论的真实性无法确认。但毋庸置疑的是,黑熊养殖业确实存在巨大的利润空间,因此,也衍生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随着外界对归真堂的关注,从养熊的农户、熊场、到药企、到消费者,一条隐藏背后的产业链也开始浮出水面。

在熊胆粉的产业中,需要熊胆粉的中药达153种,以熊胆粉为原料的制药企业为183家,分布在全国27个省份,保守估计市场规模100亿元。投资归真堂的鼎桥创投合伙人张志鋆认为,整个产值将达到200亿-300亿。

正所谓,有买卖便有杀戮。即便在国家禁令整顿之下,黑熊养殖业悄然中仍有扩大之势。这些珍贵的熊胆粉,也并非仅流向医药行业,利润丰厚的礼品、走私更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从黑熊养殖业的产生,到衍生出来的上游的活熊取胆业,再到下游的以熊胆为原料的药品、保健品、走私品市场,一条黑熊养殖的灰色利益链清晰呈现出来。

源自吉林延边的黑熊养殖业

活熊取胆最先是从吉林省延边开始。

熊胆何时入药这个已经无从考证,但市场上最先出现用熊胆汁作为保健品上市,是在1992年秋季左右,而且,最先出现在市场而非药店,就是吉林省长春市。在此之前,活熊胆制品只是在东部几个小城范围流通。

1992年,长春大小商场和药店,就开始陆续出现了许多带有熊胆制品的保健品或“疗效显著”的药物,随之而来的,是销售人员—而几乎所有的营销人员均来自吉林东部靠近和朝鲜接壤的地带。当时销售熊胆制品的宣传单几乎都写着“有显著的保肝功能”,虽然当时熊胆制品“护肝”这一功能真伪难辨,但东北人无论男女,皆擅饮。开启啤酒时,把用熊胆汁调制成的保健品兑入到啤酒中,可以“护肝、养目、外加千杯不醉”,这一说法当时甚为流行,所以喝酒兑用熊胆汁在长春几乎成了一种“时尚”。

采访中,汪清县养殖黑熊的陈正和(音)告诉时代周报记者,1994年左右,大连人到他们这里游玩,返回时买熊胆制品作为礼品送给亲朋好友也是一种很好的馈赠。

陈加入活熊取胆这个“行列”是在1995年,虽然和早些年就做活熊取胆的“老大哥”们比较,属于“小字辈”,但可以推算出,在整个东北,活熊取胆,起码在1995年之前,还是局限在吉林省,还没有大规模扩散。

“目前正在取胆的,还有10头左右,每年收入大概20万元,不想再扩大了,现在养这个的太多了。”陈正和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而据时代周报记者在延吉了解到,在2000年前后,在吉林延吉,养殖活熊取胆的熊场,规模在200头左右,能叫得出名的,大约不超过20家,现在这个规模已经远远超越了,而且,小型零散养殖取胆的,已经不计其数。

从1998-2000年,活熊取胆从延吉开始往整个吉林省扩散,扩散规模之大,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到2011年年底,养殖活熊取胆已经涵盖整个吉林省全境,并发展至黑龙江和辽宁直至全国。

记者调查黑熊取胆

榆树市青山乡,这里正在打造中国北方的黑熊繁育养殖基地。

据当地媒体介绍,人工驯养繁育黑熊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一个主要产业,每年给当地带来的收入超过4000万元。榆树市青山乡党委副书记杨贵军说,养一头熊一年的利润在1.5万-2万元之间,养一头猪一年利润是200元左右,而养一头牛一年的利润1000-2000元。

据称,为进一步壮大黑熊繁育养殖规模,榆树市青山乡正在建设标准化的黑熊牧业小区,将全乡的黑熊繁育养殖工作,全部纳入牧业小区,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统一开发新产品等,力争在三到五年时间,使青山乡成为中国北方黑熊繁育养殖基地。

青山乡位于长春以北160公里左右。黑熊养殖户伞国彦计算后告诉记者,如果把他这样只有五六头黑熊的养殖户都算的话,整个青山的黑熊数量应该在300头左右。伞国彦已经养殖了五年黑熊,数量从开始的两头增加到现在的五头。

“这几年熊出栏的价钱涨得厉害,一个就要两万,成熊最少四万,一头熊从四五岁开始出胆,一年总出胆量是15市斤,收入你自己按市场价算好了。”伞国彦边说边带记者走到位于他正房后面一间外面看上去类似仓库的房子,走进门,在昏暗的室内,有四头黑熊被分别关在80厘米宽、120厘米长几乎无法转身的铁笼子。

“他知道我来取胆,害怕了。”伞国彦笑着说。

从北向南,紧挨着的第二个铁笼内,一直熊的前左脚掌被一条不到40厘米的铁链固定在笼子的底部—铁链一头绑在笼子底下,一头拴在熊的左前掌,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在狭小的笼子里,另四头黑熊起码能有左右摇晃身体这个最大幅度的自由,而这只黑熊,只能是以前左掌为中心,轻轻摆动幅度不超过10厘米的距离—这是它能享受到的最大快乐!

伞国彦把一只装着淡黄色的液体胆袋取下,把另一只袋子按放进去,松开能活动的铁栅栏,一次取胆完成。

这时,时代周报记者看到,在铁笼中的每头黑熊的腹部,都有一根透明的管子插进黑熊体内,伞国彦说,是直接插进黑熊的胆囊中,而管子另一头接上后,这样,黑熊每天分泌出的胆汁,就不再供黑熊自己使用,正是由于取胆时非常痛苦,每头熊都会下意识地用爪子去抓挠伤口,为了避免胆汁袋被挠破和伤口感染,于是,只要能抽胆汁的黑熊,就被穿上一种专用特制的“铁马甲”。

“原来马甲是用白铁皮做,但用不了多久就会腐蚀,现在都改成不锈钢了,使用时间长,比原来重,一副有40斤。”伞国彦边对另一笼子重复刚才的取胆动作,边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在来东北采访前,亚洲动物基金会中国区外部事务总监张小海亲自给时代周报记者做过一次示范,当着时代周报记者的面,他钻进解救黑熊时一并带回来的笼子中。

“我简直要疯了!”钻进钻出,前后不到一分钟,张小海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我的形体比黑熊还轻和细多了,都是这样的感觉,真的要疯!”

对于黑熊在狭小的笼子中是否会疯,伞国彦这种农民是没有能力辨别的,但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的却肯定是事实:取胆的黑熊,最后100%都是死于肝癌,至于是不是疯掉,伞不清楚,但他说,一多半,精神都不正常。

离开伞国彦家,时代周报记者又马不停蹄地来到伞国彦的大舅哥赵连山开办的黑熊养殖场。

另一名养殖户赵连山的黑熊养殖场,就挨着榆树市看守所,而赵连山的名片上,除了印有榆树市“宏发黑熊繁育场”,竟然在“繁育场”名头之上,还印有这样几个字:“吉林省野生动物救助中心”。

赵连山的黑熊养殖场,共有大小黑熊,接近300头,在榆树,算是初具“规模”,但在吉林省,还是“数不上”。

赵连山说,他海黑熊养殖将近二十年,目前这些熊,价值在2000万左右。

他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就他所知,光是延吉,活熊取胆的保守数字就在2万头左右,而卖到四川与湖南的“种熊”,起码也有3000头左右。

下游企业近200家

在东北,像伞国彦、赵连山这样的黑熊养殖户不计其数。但这仅是缩影之一。相比之下,规模更大、黑熊养殖更为规范化的养殖场更达数十家。全国最大、乃至世界最大的黑熊养殖基地黑龙江黑宝药业便坐落于此。

资料显示,黑宝熊场占地面积5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饲养黑熊、棕熊2000余头,是世界规模最大的熊科动物饲养、繁殖、观展及熊胆粉生产科研中心。

至今,黑宝药业先后完成了药品、绿色产品、保健品等系列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形成了近百亿元的产业链条。在全国拥有21个销售分公司,营销网络覆盖14个省及直辖市,经销黑宝牌熊胆粉、熊胆胶囊等系列产品。

在黑宝商城网站上,清晰可见经济型包装与礼品盒包装的分类。每种产品的介绍都不乏含有“礼品包装,礼尚往来之佳品。外包装精美实际包装高贵气派,内包装精致亦显典雅风范。”

东北是黑熊养殖业分布最多的省份,黑吉辽共有养殖场达77家。像延边东方熊业参茸实业、黑龙江垦区野宝药业和敦化市长白山野生动物繁殖实验场的饲养规模分别为2000余头、1000余头。

在南方不乏黑熊养殖大户,处于风口浪尖的归真堂便是南方最大的黑熊养殖基地。归真堂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以制药、保健食品为主的综合性制药企业,研制生产归真堂牌熊胆粉、熊胆胶囊、熊胆利甘冲剂、熊胆养身茶、熊胆酒等系列产品。目前养殖数量或已超千只。

除此之外,四川省绿野生物制药、四川仁德制药、德宏州陇川县甸川熊场、云南打理瑞鹤药业样熊场等养殖场规模均较大。

上述养殖场的共同点是,除对外提供原料熊胆粉,自身也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有些企业则完全属于产业链的下游企业,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上海凯宝。

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组建于2000年4月12日,改制后更名为上海凯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营痰热清注射液,原材料为熊胆粉。2009年,熊胆粉的采购量接近10吨。2010年1月8日登陆创业板之后,资金更加充裕,预计2012年熊胆粉的需求量将达到18吨。

上海凯宝成为了熊胆产业链中最大的原料使用者,与黑宝药业、延边白头山制药、四川绿野生物制药等签订了采购合同。为了稳定熊胆粉的供应,2010年上海凯宝计划拟建设1.5亿元投建黑熊养殖场。不过,消息一出,便遭遇了全国铺天盖地的声讨。目前,上海凯宝已经将旗下一家从事养熊业的子公司—四川凯宝转让他人。

在这些知名的养殖大户与原料使用者背后,还存在着上百家以熊胆粉作为原料的制药企业,其中不乏中国的著名药企。上市公司云南白药、吉林敖东、太极集团、广州白云山、北京同仁堂、哈药集团等均有以熊胆粉作为原料的药品,下游企业接近200家。

时代周报记者致电紫鑫药业董秘钟云香、哈药集团总经理宣传处的李大平,对方均表示不了解相关情况。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表示,在一些医药企业中,如果以熊胆粉为原料的药品不是主营产品,其含量一般较少。

熊胆去向追踪

目前,由国家林业局批准的黑熊养殖企业共有68家,存栏数量突破1万只,可取胆汁的黑熊有6000~8000只。但亚洲动物基金的调查显示,保守估计全国存在约97个养熊厂(存栏量10头以上)。其中仅吉林省就有34家,约占1/3。其他主要集中分别为黑龙江、福建、四川和云南等省。

事实上,从上世纪90年代,相关部门就对黑熊养殖业进行了严格的整顿与监管。但严令之下仍屡禁不止,悄然之中仍有扩大之势。究其原因,在于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寻租空间。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官网信息显示,质量较好的金胆级与铁胆级熊胆粉大多以原始形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直接使用。菜花胆级熊胆粉则被用作原料生产各种药品以及保健品等。

东北林业大学杨淑惠在《中国熊胆粉的生产和利用现状》报告中也指出,质量较差的熊胆粉价格并不高,3-5元/克,年销售8000万。质量较高的熊胆粉市场价格高达80-120元/克,年销售额超过4亿。

这些胆汁究竟去了哪?药品市场也仅是熊胆的流向之一。亚洲动物基金AAF对外事务总监张小海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熊胆主要有三个去向:医药市场、礼品市场和走私市场。

目前,国家已批复的含熊胆的药品共有243种。其中仅熊胆粉就达37种,熊胆丸45种。这意味着药品拥有很大的重复率,如果按种类计算,也不过十几种。张小海认为,这些药品都不能算是救命药。

上海凯宝几乎消耗了我国熊胆原料的一半,但其主要产品为痰热清注射剂,主治清热、解毒、化痰。广东医药大学教授认为,针对这一药理,有许多草药完全可以代替,如此有大材小用。但是,2011年痰热清注射剂为上海凯宝带来了8亿元的销售额。

另一主要流向便是礼品市场。有从业者透露,将熊胆粉作为药材原料加工,价格仅为3-5元/克,利润有限。药品一旦制作为高档礼品,身价瞬时涨数十倍。

包装精美的黑宝牌熊胆胶囊礼盒,25克售价便达到了1808元。从归真堂的举动中也不难看出。2007年,归真堂开始在全国大面积开设“熊胆管”。创始人邱淑花称这种终端将要达到3000-4000家。在加盟要求中规定,省级馆的首批进货标准为50万元,年度销售目标为500万元;市级馆首批进货标准20万-30万元,年度销售目标200万-300万元。

事实上,归真堂只具有“熊胆粉”与“熊胆胶囊”取得了国家药监局的许可,其他对外宣称的“熊胆养身茶、利甘胶囊”等系列产品并未获得国家相关部门的任何批准字号。奢华的包装,高档礼品、保健品的宣传噱头更为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而走私市场的存在更造成了熊胆资源的大量流失。在延吉,存在数十家黑熊养殖的农户。他们抽取胆汁,烘干熊胆粉,出售给游客。张小海介绍,延吉每年会有30万人的旅游市场,其中10%-20%的游客都会购买熊胆,这也成为了当地旅游的购物项目。

《月亮熊》制片人熊君慧介绍,延吉的熊胆粉大多卖给韩国人,一盒5支装就是3000元,许多韩国人不还价,一买就是几万块。“熊场里面有直接面向游客的房间,都是销售市场,旺季时全部客满。”

一头熊所创造的价值达数十万,即使死了,也并不能解脱。四只熊掌以三四千元的价格卖给韩国人,熊肉再卖给饭店。至此,熊的价值才会彻底消失殆尽。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