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时事评论 > 正文

唯有公平机会能消除民企“自卑”情绪

来源: 新京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聚焦民营经济

有民企称“央企是国家亲儿子,我们是野儿子”,这种说法带有“自卑”的情绪化色彩,但也源于民企时常遭遇不公正待遇。而要消弭这种情绪,就必须设法给予民企和央企近乎平等的社会经济地位。

近日,一位民营企业家人大代表在江苏代表团的讨论中称,“央企是国家亲儿子,我们是野儿子”,历陈当下民营企业所遭遇到的诸多不公正待遇。

虽然“野儿子”说法带有情绪化色彩,但也从侧面说明民企发展,确实到了极度艰难时期,其中最显著的是融资渠道狭窄和准入门槛过高。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以中小企业为代表,正在普遍遭遇融资困境,不少企业被高利贷市场所绑架,而他们无法像央企、国企那样,轻易地得到银行系统的支持。纵使能够获得一定融资支持,民营企业所需支付的融资成本,也要远远高于央企和国企。由此,民企选择的只能是高利贷和地下钱庄。这就使得很多企业资金链只要稍微出现紧张,就很容易出现系统性的危机。

2005年和2010年,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加快民营资本发展的新旧36条,但是至今执行力度不够,国有资本仍然在狂飙突进,民间资本出路越来越狭窄。

民企之所以长期竞争力薄弱,未能出现较多能够与第二大经济体相匹配的大公司,其关键还是在于大量的产业和市场都掌握在国有资本手中,稍微利润高一点的行业,民企都没法获得市场准入。新36条尽管提出了允许民营企业进入金融、电信、基础设施等领域,但至今未看到更为细化的实施细则和现实案例。

基于此,“野儿子”的说法有其合理成分。而要消弭这种情绪,就必须设法给予民企和央企近乎平等的社会经济地位。

早在13年前,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就已经写进了宪法,中国企业家理应平起平坐,而不应该有过于明显的亲疏之分。拘泥于体制纠缠、身份界限,不平等地对待民企,不仅无益于形成良性的竞争体系,激活社会资本潜力,而且严重阻碍实体经济的振兴,反而会让民间资本不得已以热钱形式存在,做大资产泡沫。

改革开放以来,民企为中国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六成,申请了大量的发明专利,更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没有民企的繁荣,失业问题只怕会更加严重。当此之际,切不可继续挫伤民企积极性。

从经济转型大计而言,没有民营企业带来的实业繁荣,进而实现藏富于民,就不可能真正启动内需。告别依赖信贷和泡沫支撑的恶性增长路径,就从给予民营企业相对公平的地位开始。

现实选择应是,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化解融资难题,更要处理好国有资本和民间资金的“进退”问题;有利润的行业,大部分都必须让民资能有公平的机会进入。唯有如此,“野儿子”情绪才能真正平息。

□倪金节(财经作家)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