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由中国食品科技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主办的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尽管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在有效提升,但食品安全依然面临挑战。
食品安全面临5大挑战
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首先是中国食品工业的基数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与显示度高。其次是源头污染难以避免,易于传递到整个产业链。第三是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剧了原料溯源的难度,如“三聚氰胺”、“瘦肉精”及“黄曲霉毒素”等事件,均发生于产业链的前端,即原料的控制。第四是快速发展中的失衡及盲目求利中的失律。孟素荷指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食品安全所暴露出的问题,较多地浓缩了现阶段社会发展中的急功近利及诚信缺失,致消费者出现信任危机。孟素荷举例表示,2011年我国死于交通事故的达6.2万人,死于食品安全的不到200人,且80%为家庭食物中毒,不足交通事故的1/300,但引起的恐慌及震动却远大于交通事故。第五,风险交流是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框架中最薄弱的一环”。孟素荷还特别强调,这包含三个方面,“和平时期的风险交流”,即公众科普的缺失;危机事件发生时风险交流的滞后或缺失;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存在许多非科学因素。
全球范围皆无零风险
不过,食品安全事件也在倒逼中国食品工业加速水平提升。孟素荷指出,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至今,有34%的不合格乳制品企业被淘汰出局。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后,企业甚至以“猪猪检测”的夸张方式力求恢复市场信心,行业2011年抽检合格率在99%以上。2011年全年,全国3895人因食品安全事件受到责罚。
昨天的论坛得到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工信部、科技部、农业部等多家部委等的大力支持,且邀请到了来自美、欧、日、英及国际组织一流的专家。IUFoST国际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TheodoreP.Labuza博士昨天也明确指出,美国的食品安全同样面临挑战;全球著名的食品反恐专家、美国明尼苏达大学TedLabuza教授则从美国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案例出发再三强调,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全球均如此。我们只能长期应对,加大公众科普,减少百姓恐慌,以化解困境。 (记者胡笑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