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日前发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2011年度审计结果。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部分单位违规建设豪华办公楼现象屡发。三台县最大的一间单人办公室面积66平方米,超出县级直属机关科级干部使用面积9平方米标准的6.3倍(4月22日《海峡都市报》)。
即便不是地震灾区,国家也三令五申禁止建豪华办公楼,地震灾区显然更不能建。原因很简单,有限的重建资金应该用在刀刃上,即改善民生,而不是用在官员享受方面。灾区政府部门建豪华办公楼,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挪用民生投入搞个人享受。重建中的灾区犹如恢复中的病人,再次遭遇伤病打击——这种“病”就是“腐败病”、“奢侈病”。
从相关报道来看,灾区“奢侈病”还不是个例。这些“奢侈病”给人一种错觉,地震没有让某些官员体会到人间大爱,反而给了某些官员贪图个人享受的机会。
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玉树地震,审计结果都出了不少问题,一方面说明审计部门是可靠的公共事务监管员;另一方面也说明地震灾区同时是“腐败病”、“奢侈病”的高发区。因而,在期待审计监督继续发威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对每一次审计结果暴露的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在追问中寻求真相,在追问中寻找根治“奢侈病”的解药。
以这次审计结果披露的豪华办公楼现象为例,笔者认为至少有三个问题值得追问和反思:一问“建豪华办公楼的资金从何而来?”平常我们所说的政府豪华办公楼,建设资金多来自地方财政拨款或部分银行贷款,但地震灾区的情况可能不一样,建豪华办公楼的资金既有可能来自财政拨款,也有可能来自社会捐款或企业捐助。另外,汶川地震重建资金中还有“特殊党费”。
地震灾区重建经费来源渠道如此之多,就值得追问豪华办公楼建设资金的具体来源。然而,公众从审计结果或报道中看不出资金从何而来。因此,希望有关部门详细公开建楼资金的具体来源。
二问“谁在享受豪华办公楼?”从报道来看,一科级干部享用单人办公室面积66平方米,超出县级直属机关科级干部使用面积9平方米标准的6.3倍。究竟是哪个部门哪个官员如此奢侈,在报道中看不出来,应该说在审计报告中也看不到。但是,不管是从尊重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的角度,还是从警示其他官员的角度,都应该公开相关部门和相关官员的姓名以及该部门和该官员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三问“约束机制何以失灵?”按理说,地震灾区重建,不仅有完整的重建方案,还有完整的监管和监督措施,但是,豪华办公楼的出现让公众对相关监管、监督措施的实际效力产生了怀疑。尽管审计监督发现了豪华办公楼,但却是在事后发现的,那么,事前、事中为何没有发现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冯海宁
责任编辑:李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