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网播京津冀 > 正文

“野马”部落惊现邢台双凤山(2)

来源: 燕赵晚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这些马儿很温顺

记者半哈着腰慢慢走近,马群并没有意料中的惊慌、奔跑,警惕性高的几匹马侧着头看看我们,随后,继续低下头吃草。拍摄过程中,记者与马群距离最近时不足十米,发现这群马比较温顺,并没有想象中野马的桀骜不驯。

在这片山顶草原的西南部有个大水坑,水坑的西北较为平缓,可以看到马群饮水时留下的蹄印。

离水坑不远的杂草丛中,记者发现了马的骨骸,散落在方圆几十米内,其中有一个相对完整的马头骨。老郭说:“几乎每年都会发现有马病死、老死,但每年出生的小马驹更多,西北方向的十二美女庙那座山上还有大概十几匹马。”说话间,惊动了马群,马儿们在山坡上扬蹄奔跑,长长的马鬃迎风飘扬,短短两三分钟后,马群消失在一座小山头后。

从三五匹到几十匹

这群马是从哪儿来的呢?老郭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原来的生产队解散,村民们纷纷外出打工,生产队的几匹马就没有多大用处,村民们舍不得卖掉、杀掉,于是把马牵到了山顶的这片草坡上。

距离山顶最近的贾家坪村,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搬迁到山下,“废弃的石屋里有马粪,应该是冬季马群到屋里避风、避寒了。”当年为了吃水,贾家坪村在山上挖的几个收集雨水的水坑,就成了马儿们专用的饮水池。

“因为四周大部分是悬崖峭壁,马儿难以下山,马群就在山顶上自由地生活、繁殖。”老郭说,“冬季下雪后,可以看到马拱开积雪,吃积雪下的干草的痕迹,偶尔会有村民砸开山顶水坑里的冰,让马能够喝到水。”当初的三五匹马,不知繁衍了几代,至今成为近60匹马的马群。

它们依然是家马

那这群马能称之为野马吗?据邢台畜牧站长边慧敏介绍,“虽然是野外放养的家马后代,即便人们没有照料这些马,但它们依然是家马”。

“家马和野马在外形上有明显的区别。家马的头和四肢都比较秀气,比较温顺。”边慧敏说,野马的头和四肢都比较粗壮,耳朵也稍长一些,性情比较威猛,皮毛也更加粗糙一些。

看过记者拍摄的马群照片后,边慧敏说:“这群马具备家马的特征,从体型、眼睛、蹄子、耳朵等特征上初步判断,应该是张北马的后代”。 □文/图 本报记者 丁宝军

 

责任编辑:韩红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