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盲目建设摩天大楼将把经济拖向深渊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拓展城市空间,树立城市地标,以摩天大楼来展现城市形象和经济实力,成了现代城市热衷的发展路径。城市在发展到某个阶段,会出现对超高层建筑的病态追求,这种追求集中展现在中国的摩天大楼建设热潮中。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第一摩天大楼建造国,上海尤其如此。已建的环球金融中心492米,在建的上海中心632米,拟建的上海超群大厦将高达1228米,建成后可以入住10万人口,总体花费大概是150亿美元。这些让人瞠目结舌的数字,在不断地刷新上海高度。

据统计,中国目前正在建设的摩天大楼已经超过200座,相当于美国现有同类摩天大楼的总数。5年后,中国的摩天大楼总数将超过800座,是现今美国总数的4倍。

在金钱和权力的追捧下,摩天大楼变成了城市繁华的象征,甚至成为国家的荣耀。不过,摩天大楼归根到底是一件经济性物品,是经济尤其是金融的力量推动着摩天大楼平地崛起。因此,摩天大楼一方面可以被视为一个经济指标,被视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的标志,另一方面也可以视为经济衰退的警钟,因为与摩天大楼的浮华表象如影随形的,还有摩天大楼诅咒,即“高楼建成日,经济衰退时”。

20世纪初以来,全球共出现了四轮摩天大楼热,而每一次,都伴随着经济衰退或金融动荡,经济危机与摩天大楼具有“百年病态关联”。摩天大楼的建设周期一般是五到十年,十年足以形成一个经济周期。摩天大楼的修建,多缘起宽松的政府政策以及对经济乐观的态度,政府通常会鼓励大型工程的兴建,继而引发过度投资,当引起的泡沫即将危及经济时,政策也会转为紧缩以应对危机,使得摩天大楼的完工成为经济转变的警钟。

即便如此,摩天大楼的建设狂潮还是在全国蔓延,不仅仅出现在京沪等一线城市,许多并不具备“摩天大楼”建设能力消费能力的三四线城市也陷入“摩天狂热”。城市人口不足100万的广西防城港市,计划兴建528米的亚洲国际金融中心;GDP总量刚破千亿大关的贵阳,规划了17座摩天大楼,在内地排名第五;而“中国第一村”的华西村也将建起328米的高楼。

各地摩天大楼的建设热潮,大多源于地方政府打造政绩工程的盲目冲动。政府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拉动GDP增长,建设摩天大楼,既可以拉动GDP增长,又是看得见的政绩工程,何乐不为?不过,在当前的地产寒潮下,这些摩天大楼的结局堪忧。去年底被中信集团以63亿元人民币拍下、位于北京CBD地块、原规划建成510米高的北京第一高楼“中国樽”,虽然预计投资回报率超过6.5%,但项目扰攘一年至今未动工。而位于广州荔湾、预计超过600米高的“钻石大厦”,更可能雾里看花终成空。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