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日前就当今社会现象表示:“一个国家精神的衰败和一个国家文化的衰弱,体现在人的身上,就是脸皮变厚,没有羞耻感,甚至把羞耻都当成一种套话来说。”杨校长说,一个买官者的话曾让他大吃一惊:“我无非是想买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机会。”
“为人民服务”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看,不管是当官的经商的还是敲打键盘写小文章的,但凡劳动者都是在为人民服务。而从狭义来说,“为人民服务”则特指那些“人民公仆”。说白了,也就是某人想要花钱买的那个所谓的“官”了。
“为人民服务的机会”竟然需要花钱买,也堪称千古奇闻了。当然,在那万恶的旧社会,卖官鬻爵也是极其疯狂的。只不过那时候信奉的是“千里来做官,为的吃和穿”,当官的顶多也就是自我感觉良好地打出个“父母官”的幌子,还没有弄出“公仆”这样听着就叫人热泪盈眶的高帽戴戴。而眼下,一个是“买官”,一个是“买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两相对比,高下立判。可见,理论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是多么的重要啊。
杨校长没有点买官者的尊姓大名,也没有说明该同志想买的是哪把交椅,更没有给出这个“为人民服务的机会”的价钱。跟以前的卖官鬻爵相比,“买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巧妙多了。以前,卖官鬻爵是明码标价、公开进行,这样做虽然一手交钱、一手交“官”,公平合理、童叟无欺,但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交易在阳光底下进行,议价的空间就小多了,不利于挖潜增效;另一方面,公开卖官鬻爵极大地影响了各级领导的光辉形象,让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产生了“无官不贪”的糊涂认识。现在好了,一切都是暗箱操作,“携钱潜入夜、买(卖)官细无声”,交易私下达成,对外则有一整套严谨细致的“组织程序”作掩护,认认真真搞形式、扎扎实实走过场,可谓是天衣无缝、前无古人了。
不过,不管是“买官”还是“买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只是说法的转换,并无本质的不同。都是花钱买公权力,都是做买卖。既然是做买卖,当然要讲究成本利润核算。于是乎,“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便有了“价值”,经营得当甚至可以“先富起来”了。跟刘青山、张子善的时代比起来,现在“为人民服务的机会”的含金量也与日俱增了。从媒体披露的贪腐案件来看,现如今“贪几十万刚起步,几百万马马虎虎,千万算小富,过亿也不止步”。
“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值多少钱?咱既没有买过,更没有卖过,咋会知道哩。或许,这也跟其他商品一样,根据不同的质量和用途,价格也千差万别吧。这年头,愿意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币服务”中去的“公仆”是越来越多了。重庆某县卫生局原副局长因受贿一审被判刑3年缓刑3年。庭审中,他作陈述时求法官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声称“我还想为人民群众服务”。面对如此“心系人民群众”的贪官,在下反倒生出了一点疑问:他的“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是不是花钱买的?(志峰 原题:贪官为何喜爱“为人民服务的机会”)
责任编辑:张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