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最近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根据形势变化加大预调微调力度。在经济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市场对此给予的普遍解读是,中央强调稳增长,或将带动政策组合拳的出台。
在可期的“稳增长”组合拳中,充当主角的,很可能还是投资。国务院提出,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按期实施,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已确定的铁路、节能环保、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的项目,要加快前期工作进度。这预示着,屡屡在中国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领跑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将在短期内再次加速。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当下,中国经济减速带来的影响虽不可与2008年金融危机相提并论,中央再次推出类似的刺激计划也几近幻想,但投资加码、信贷扩张恐无悬念。
不得不提,上一轮刺激政策虽力挽中国经济于狂澜,却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后遗症,首当其冲的就是通货膨胀压力和地方债务风险。可见,政府通过加大投资刺激需求虽有周期短、见效快之特征,但某种程度上也存在“挤出效应”,也就是说,增加政府投资容易挤占民间投资。
就可能出台的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而言,类似的“挤出效应”不可不防。而欲防范和消减中央投资对民间投资带来的“挤出效应”,须把握好以下两大要点:
一是,要把握好投资计划的重点投向。资金不仅要流向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流向保障性住房建设,也要流向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流向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还要流向节能减排、生态工程建设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
3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路径表明,中国不能再走政府投资拉动增长的老路了。加大中央投资力度,固然有稳增长之短期考虑,但也很有必要与中长期的优化投资结构和增强发展后劲的目标相结合。如此,方可去“挤出效应”而留“乘数效应”,使社会的经济总量成倍地增加。
二是,应做到“与民兴利”。无论是纳税水平,还是创造就业,民营企业均居功至伟,让民营企业分享下一轮投资盛宴,应视为“稳增长”题中应有之义。
近期,政府启动民间投资的力度在加大,铁道部、卫生部、交通部、证监会、国资委、银监会等部委纷纷发布支持民间资本进入的相关文件,可谓正当其时。下一步,更须抓紧落实,予民营企业以公平地位和均等机会。
引导和鼓励民间投资,破除垄断坚冰势在必行。在扩大投资的同时,政府如能加快推进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重点行业领域改革,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放开对民间资本的限制,打破垄断,扩大开放,鼓励竞争,为民间资本发展营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则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可期,于调整结构而言,亦大有裨益。(陈伟)
责任编辑:乔晓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