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人保部频频放风,声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均寿命不断延长,推迟退休年龄是一种必然趋势”。声调之高,令人觉得推出延迟退休已迫不及待。
目前中国已进入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国家之列,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接近1.3亿人,到2050年将达3.32亿人,超过总人口的23%。同时,预期寿命稳步上升,在30年里,平均每5年上升约1岁。退休后的余寿不断增加,人均养老金支付的总额自然也增加。
更为严峻的是,由于现行养老金支付采用“现收现支”的方式,即由年轻的在职人员支付的养老保险被直接用来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随着中国人口红利期的消退,向这个“击鼓传花”游戏注入的资金正趋于减少,终场的锣声越来越近了。
收入下降与支出增加这两个反向趋势同时出现,且愈演愈烈,是国家抓紧为延迟退休造势的直接原因。根据中国银行和德意志银行联合组建的研究团队的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在目前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假设GDP年增长率为6%,到2033年,养老金缺口将达到68.2万亿元,占当年GDP的38.7%。
而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微博)测算,“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不管专家们的测算有否道理,有一点他们表达得很清晰,所谓“延迟退休”其实就是简单的“开源节流”,通过让在职人员延迟退休,一则可以多凑些养老基金,二则可以晚些支付养老金,三则最后支付给每个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总额可以少些,因为他们领取养老金的年份少了,即使每月的金额有所增加,但总额很可能反而减少。说白了,这个如意算盘在骨子里,无非为了克扣在职人员按照现在模式可能享受的老年福利,难怪出台会遭遇公众的激烈反对,网上调查的结果是超过80%的人反对延迟退休。
公众反对延迟养老,直观地看,是意识到普通人必定会遭受损失,深层次上,则怀疑这项具有“财务必然性”的政策的出发点。
今日中国的法定退休年龄确实比发达国家低,但首先中国还不是发达国家,不用直接拿来比;其次中国老人还远未享受到发达国家的福利水平,也没资格比,非洲饥民的骨瘦如柴同欧美模特的骨感不是同一个概念。最重要的是造成今日中国养老基金入不敷出的根本原因,同发达国家更不具有可比性。
中国养老金之所以采用“现收现支”是因为老人年轻时创造的财富,几乎都被国家拿去,而且用掉了,没有为他们留下养老的钱。今日年轻人交给国家保管的养老保险,本来应该留着将来自己用的,现在又被国家拿去填补以前留下的窟窿。
这种做法的实质是国家不尽对公民的保障责任,却将国民强行拉入“击鼓传花”游戏,以继续逃避责任。
如此做法无非为了省下财政开支,其效果是不折不扣的“劫贫济富”,扯大了养老基金的窟窿。
所以,即使养老基金入不敷出,在最后崩盘之前,不得不延迟退休年龄,其道义前提也是先由国家补上历史亏空,全体国民晚退休一年,养老基金只能拿到200亿元,而“三公消费”省下一年就有9000亿元,哪个做起来容易,很明显。
然而,这两条建议纯属痴人说梦,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在“效率优先”的原则下,许多改革措施具有明显的“马太效应”:多的人还要加增,少的人继续被剥夺。
责任编辑:贺一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