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专家论道 > 正文

林毅夫:未来20年中国仍有条件“保八”

来源: 国际金融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北大国际(BiMBA)创始人之一。

“按照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发展,中国过去32年维持了平均每年9.9%的增长,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

刚刚卸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在6月22日下午再度走进阔别了四年的北大朗润园。

四年前5月的一天,林毅夫上午参加完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毕业典礼,下午便飞往美国,履职世行。而今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和北大国际(BiMBA)创始人之一的身份,再度面对众多校友,林毅夫感慨万分。

林毅夫饱含深情地说,“过去四年是不平凡的,国际经济遭遇了1930年世界经济大萧条以来的最大挑战,而且来得非常突然。中国经济在这四年中,虽然依旧‘乘风破浪’,但也要‘居安思危’。”

“止痛药”难根治

林毅夫表示,西方经济的很多问题都需要通过结构调整才能根本解决。但是,在西方失业率处于高位的情况下,进行结构调整将会在短期内抑制需求,使经济增长更难,并进一步推高失业率,容易引发社会政治动荡。

如今,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除了要面对结构改革难题外,也面临由于没有主权货币,难以靠货币贬值刺激出口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即便整个欧元区货币贬值,但基于美国、日本与其产业结构相似,产品竞争替代,且美、日的结构改革都尚未进行,靠出口挽颓势的可能性也较小。

预计未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央行等会不断向危机国家提供援助,但在林毅夫看来,这种援助就像“止痛药”,短期有好转,但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林毅夫认为,国际经济很可能会陷入“漫漫长夜,待天明”的“新常态”。“新常态”下,各国都可能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使资本更充足,但因为投资机会并不多,使得投资风险加大,投资回报率降低。那么,热钱流入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将更强。

中国需“居安思危”

尽管国际经济形势不乐观,但林毅夫依然对中国经济表示乐观,他认为中国经济仍有条件维持20年或者更长时间的8%的高速增长。

“这种乐观并非盲目爱国,而是基于专业的经济学分析,即经济增长的本质是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技术不断创新。”林毅夫表示,“中国在国际竞争中仍有比较优势,以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发展,中国过去32年维持了平均每年9.9%的增长,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

林毅夫指出,据一位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的数据,2008年,中国大陆人均国民收入按购买力计算,相当于美国的21%,相当于日本1951年、韩国1977年、中国台湾地区1975年和同期美国人均国民收入的比值,而三者在上述时点之后都保持了20年平均8%左右的高速增长。

当然,中国出口依赖很重,发达经济体又是中国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新常态”将使出口对中国经济拉动的效应下降,但中国依靠内需(包括投资和消费)也已经有条件保持高速增长。林毅夫认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从基础设施到能源、环境、社保,仍有很大的投资空间。同时,中国政府公共负债率并不高,有条件推行新一轮财政刺激政策。中国储蓄率高,民间资本丰富,政府可以通过公共财政政策启动民间投资。不仅如此,中国还有3万多亿美元外汇,投资一般都需要进口设备,因此并不存在外汇难题。

林毅夫认为,如果政府能审时度势,制定出合适的政策,中国可以避免硬着陆,实现软着陆,使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

虽然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林毅夫特别强调“居安思危”。“发达国家在2008年以前,经济实现七八年的相对快速增长,很多人以为西方已经有能力用财政政策踏平任何经济波动,但2008年,危机突然发生。中国过去33年走得非常好,未来潜力非常大,但绝不能掉以轻心。”(记者 赵怡雯)

 

责任编辑:张硕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