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专家论道 > 正文

中国消费者为什么不愿节能?

来源: 新京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叶檀

为了推进家电消费与节能,从6月1日起,我国正式启动为期1年的家电“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全国将安排财政补贴265亿元,对节能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五类家电予以数额不一的补贴,以加大推广力度。

政策遇冷,消费者不买帐。

并不是消费者不爱国,不愿意节能,而是性价比失衡,偏离了市场理性轨道。消费者在算帐。媒体披露二级能效的空调使用25个小时比三级的空调少用一度电,即0.5元左右,一天按照12小时的使用时间来计算,两天才节省0.5元,两个月才节省15元钱,一年按4个月使用时间计算节省 30元钱,这多出的420元钱要14年才能省出来,但空调的寿命仅为10年。节能省钱赶不上售价,电商与家电卖场传统产品大规模降价,消费者也就不愿买单,促销不力商家也就失去了兴趣,如此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制订政策部门良好的初衷遭遇到市场抵制,根本原因在于不尊重市场。中国消费市场出现两极分化的剪刀差,小部分人在国际上消费奢侈品,而普通消费者大多是价格敏感群体,补贴价远远不能弥补高能效的家电价格,节能不节价,相当于政府与消费者共同出资,为生产高能效的家电企业买单,消费者自然退避三舍,这就和消费者不愿意为电动车买单是一样的道理。

政府必须集中于单一目标,是促进家电消费,还是建立节能社会?

如果是促进家电消费,则可以像汽车补贴一样,直接补贴低排量车,拉大高低排量车的价格落差,此前家电以旧换新走的就是这条路;如果想建立节能社会,就直接给生产节能电器的企业补贴,或者实行税收优惠,或者向生产高耗能产品的企业征收高额税收,补贴给节能企业,并且严格保护知识产权,使生产企业有动力开出更多的廉价的节能产品。

美国政府目前正在走第二条路,以补贴换节能。2010年,奥巴马政府提出2017~2025年整体燃油经济性的规范,从2013年起,符合CAFE(公司平均燃油经济性)的“节能车抵税减免将从7500美元调高到 1万美元”,如果某节能车型建议零售价格如果高于4.5万美元、则最高每车补助7500美元;如果零售订价低于4.5万美元、则最高每车可补助到1万美元。这笔补贴直接通过税收抵扣的方式,交到了节能车生产企业的手中。

此前美国采用惩罚高耗能企业的办法,强制企业达标,否则支付罚金。但很长时间内效果不佳,因为货币泛滥以及燃油低价,把轻型上车单独列为一类车,财大气粗的美国消费者在2008年之前一直热衷于高耗能的SUV车,认为罚金是企业的事,与自己无关。企业投消费者所好,利润大增,对政府的补贴不屑一顾。

欧盟则借助于税率杠杆,成功引导了消费者的的选购倾向:官方得到了大笔额外税收,用作改善公众交通设施的社会基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多了,交通阻塞少了,排放也减了,征税成本相对于补贴较低。无怪乎,欧盟成为全球排放量最低的地区。

中国的家电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他们必须清理高能耗产品库存,而后在节能产品上一拼高下。对于政府来说,鼓励节能产品立竿见影的是提高高能耗产品的税收,其次是允许低能耗产品税收抵扣,在高低两种能耗的产品价格接近时,补贴消费者。

初衷美好的政策需要辅之以市场手段,能将行政成本降到最低,还能够让企业或者消费者感受到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仅有目标、仅有初衷、仅有从国外生吞活剥的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责任编辑:贺一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