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深度 > 案例剖析 > 正文

伦敦奥运经济账:理想与现实

来源: 福布斯中文网(上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没有哪个城市是单纯为了挣钱而申奥,因为投资回报率的计算需要应用高等三角学的知识,不是一年半载就能弄清的。

除了支持青年运动员之外,城市热衷申奥主要是为了争光添彩。城市没有奥运金牌可拿,奥运会主办权是它们所能获得的最接近的荣誉。而且这场竞争可没有银牌,奥委会要么接受你的申请,要么拒绝。芝加哥申请主办2016年奥运会时体会就很深刻,尽管芝加哥申奥团队奥巴马总统和奥普拉·温弗瑞(Barack Obama)等人的鼎力相助,赢家仍然是里约热内卢。

从伦敦2003年开始申请2012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开始,直到上周的开幕式,英国在道路与地铁升级方面的投资远超过原计划的90亿英镑(141亿美元),安保方面的开支也超过5.33亿英镑(8.67亿美元),更不用说为沙滩排球而运来大批沙子,为自行车赛铺设赛道了。根据目前的报道,伦敦奥运开支已超出预算的30亿英镑(47亿美元),这是1996年亚特兰大夏季奥运会(超预算147%)以来超支最严重的。

奥运会值得花这么多钱吗?

普通人可能会毫不犹豫地说,值得。

俄克拉荷马市大学曼德斯商学院经济学教授乔纳森·威尔纳(Jonathan Willner)是大型体育赛事成本-效益分析专家,他指出,从经济角度来说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了。

“如今企业和政府更多地是从宣传效果而非经济效益角度看待这些赛事,因为通常所有这些投资无法得到充足回报,”他说,“政府需要投入很多资金。因此主办城市的真正目的是提升人们对该市的好感,并希望能完成一些公共工程——如果不是为了主办奥运会的需要,这些工程的兴建可能得不到公众支持。”

以伦敦地铁系统Tube为例,逾40年来它一直需要维修和升级,主办奥运使这一工程得以完成,如今发车速度可达到每1-2分钟一趟,比原来的3-4分钟缩短了一半,老旧的列车也被新车取代。

伦敦东区是该市较为贫穷的地区,而在当地为奥运会运动员们兴建的公寓已经全部预售出去,还实现了一定利润。

在“奥运奇才”乔治亚州(译注:该州首府亚特兰大主办了1996年夏季奥运会)驻英国的海外经济发展办公室工作的英国人迈克·哈林(Mike Harling)表示:“很多人对政府利用奥运会契机开****敦东区的目标持怀疑态度,但这些投资收到了回报。”

2008年,时任通用电气奥运赞助与企业营销总裁的彼得·福斯(Peter Foss)表示,赞助北京奥运会为公司带来了7亿美元的新业务。

甄别哪些方面需要投资,就像是设计集成电路板时画的图纸一样复杂。体育设施总需要吧,主办城市有奥运级别的游泳池吗?有?那质量过关吗?不过关?那你得花钱搞现代化升级。主办这样一场盛会所需的种种设备都齐全了吗?有?唔,那可以租来用。没有?那就得自己造了。

各个主办城市为奥运会提供资金的方式各不相同。蒙特利尔奥运会的花费几乎100%由该市自行承担,尽管超支严重,联邦政府仍然没给该市多少资金援助。根据组委会的说法,1988年的首尔奥运会的开销则是46%由公共财政承担,另外54%由私营部门解决。

奥运会的观众和参与者的体验和激情不可能完全用金钱衡量,但如果一定要算的话,近年来大多数针对奥运开支的经济研究都是从微观经济角度进行的,侧重于奥组委出售电视转播权和赞助权的收入。

这些组委会的运作模式类似于非营利组织,2012伦敦奥运会与残奥会组委会(LOCOG)基本上就是个负责卖票、组织活动、提升品牌形象及寻找赞助商的非政府组织。它从头开始筹建,招兵买马后运作约6年时间,为奥运会筹集足够的资金,然后就寿终正寝。如果到头来还能余下来钱——亚特兰大奥组委做到了这一点,那就算非常成功了。

不管是像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那样主要由政府负责,还是像洛杉矶和亚特兰大奥运会那样主要由非政府组织操办,主办方都需要铭记:奥运会不应该带来债务。

奥运会的长期“遗产”不是那么直观,往往被人忽视,可主办城市的市民在之后的很多年内都将持续受到影响。研究这一问题时“美国南方首都”亚特兰大是最好的例子,因为不少真正的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没错,亚特兰大奥运会的开支远远超过预算,可奥运会本身、亚特兰大市或乔治亚州没有任何损失。事实上,奥组委还靠1996年夏季奥运会赚到了钱。

奥运在亚特兰大的崛起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位名叫比利·佩恩(Billy Payne)的乔治亚州房地产律师在意大利卡尔加里观看冬奥会时,被奥运热情所震撼,回到亚特兰大之后,他就产生了将夏季奥运会带到这个很少有美国人关注的城市的想法。倒不是说亚特兰大毫无吸引力,只是在大多数美国人眼中该市并不突出,外国人就更不用说了。

乔治亚经济发展署署长克里斯·卡米斯基(Chris Cummiskey)回忆道:“人们觉得比利发疯了,我当时也觉得他永远做不成这事,他用自己的双肩担负起了向奥委会推销亚特兰大的重任,出乎意料的是,付出终有回报。”

责任编辑:王雪莲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