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鲜不再
这段时间,“光”行业流年不顺,负面频发。先是光伏行业的“明星企业”赛维公司,因前几年借债大肆扩张,导致债台高筑,面临20亿借款到期,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现在又爆出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皇明太阳能公司“政商勾结”、亏损等等负面,以至于其领导人黄鸣都站来“揭露潜规则”,大有拖全行业一起下水的架势。
光伏、太阳能,这两个利用阳光的行业,当被晾在“阳光”下时,却照出了行业的种种弊端;赛维、皇明这两家“明星企业”,也光环不再,四面楚歌。是谁吹起了这两个“新兴”、“环保”行业的“气球”,又是谁让这两家成为“明星企业”?在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下,赛维、皇明在财政补贴、地方政府的保驾护航下迅速发展,用纳税人的钱逆经济周期而行,最终,葬送的是企业发展,以及败坏了整个行业。
关于这点,不知道黄鸣有没有勇气揭露出来?
吹大的气球
2008年,当金融海啸袭来,还没到中国经济的“岸边”,具体影响还未明之时,中国政府就急忙“未雨绸缪”推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除了“铁公基”还大力刺激消费。当年 12月31日,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通知,全面补贴以刺激居民消费,其中“家电下乡”尤为引人注明,而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正是其中受益者。
在当时的政策下,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太阳能热水器给予13%的财政补贴,正因为有高昂的补贴,激活了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原本价格高高在上并且冬季使用不方便的太阳能热水器,在补贴的保驾护航下,迅速发展。既然中央政府青睐有加,地方政府就是争先恐后地扶持各个太阳能企业,在土地、税收、政策上给予各种优惠,各个太阳能企业拥有了廉价的土地、贷款、政策充足的“弹药”,都肆无忌惮地迅速扩张产能,为今天行业的“冬天”埋下了伏笔。
时至今天,当中国经济的4万亿“兴奋剂”用完,增幅再次下滑时,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缠身时,在265亿元的新一轮节能家电补贴政策中,太阳能热水器的补贴金额仍占15%以上,达到40亿元。政府用纳税人的真金白银催肥了一个行业。
成也补贴,败也补贴
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崛起得益于政府补贴,也最终被补贴所害。在一个正常的市场里,应该是市场充分竞争,能者胜出,企业家判断行业的发展自行投资,愿赌服输。可是,正如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困境所显示的,政府的深度介入,完全扭曲的经济周期和企业经营。
这个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表面上补贴让部分农民受益、企业得了实惠,但其实让各方都输得惨烈。并不是所有农民都享受到补贴,能买得起几千元的太阳能热水器的,一般都是村里的富户,纳税人的数百亿补贴其实并没有补贴到最穷的人手里。更不用说,政府补贴再透明都不可避免出现黑幕,当时就曾爆出虚假销售冒领补贴的事情。
更严重的是,政府的补贴是掺了毒药的蜂蜜,表面上香甜,其实害了企业。如果纯粹是市场竞争,那么为了争夺市场,各家企业都会卯足劲搞开发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售价,并且提高质量赢得消费者。可是,政府的补贴下,企业都改为想着各种法子讨好政府,进入补贴名单,拿优惠政策,只要成了政府扶持企业、名单品牌就能享受到种种好处,以至于不顾质量安全。黄鸣所说的种种乱象根源就在于此。同时,有了补贴,其实就是政府帮助企业变相倾销,用纳税人的钱人为压低了价格,导致企业没有动力创新改进,懒得降低成本、售价,最后价格没降下来,企业和没资格获得补贴的消费者都没能受益。
拥有数百亿的财政补贴,拥有土地、信贷的审批权,政府就成了市场的最大买家和操纵者,这只“看得见的手”就凌驾于“看不见的手”之上。每个地方政府都以此扶持所谓的“明星企业”,要贷款,就授意银行给钱,要土地,100亩?太看不起人了,直接赠送上千亩搞产业园区,税收?免3年再说,除此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高达数千万的税费返还。如此白送的土地、贷款、税收优惠,获得好处的企业还不得想尽办法扩张产能,除了搞主业还搞房地产、旅游、会展等等,活活撑死。
也正因为这些行业、企业是被政府“喂大”的,所以,当补贴不再,产能过剩时,就问题频发。因为世界上没有白拿的好处,有不透明的地方就必然有腐败,每个被补贴养肥的行业背后都有被权钱交易养肥的官员。
无论是光伏还是太阳能,这些事关“阳光”的行业、企业纷纷溃烂,就因为权力这张手,遮住了光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