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半年,浙江省进出口呈现增长趋缓,这样的趋势还在延续。根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7月份浙江省进、出口双双出现负增长,这也是近年来首次出现。
欧债危机让出口受累
数据显示,7月浙江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272.5亿美元,同比下降5.6%,环比增长2.6%。其中,出口198.2亿美元,同比下降5.2%,进口74.3亿美元,同比下降6.7%。
从主要出口市场情况来看,前7个月浙江省对欧盟出口295亿美元,同比下降8.7%,其中对欧元区出口215.2亿美元,同比下降12.8%,占对欧盟出口总值的72.9%。
值得关注的是,对欧元区出口的前四大类商品(机电产品、服装、高新技术产品和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的出口降幅分别达到了14.9%、18.5%、28.2%和9.8%,由此可见欧元区市场需求萎缩是造成对其出口持续疲软的主要原因。
其他市场同样也不乐观,7月份浙江省对美国和东盟的出口增速分别为5.2%和5.3%,远低于前7个月对上述两个市场的累计出口增速,对俄罗斯出口甚至出现了下降。
记者发现,浙江省出口的总体弱势主要是受到了纺织服装、鞋类等低端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高端产品出口低迷的影响。
进口方面,浙江省自东盟进口“一枝独秀”。前7个月浙江省自东盟进口62.9亿美元,同比增长11.9%,东盟成为浙江省第二大进口来源地。海关统计数据分析显示,成品油和原油进口的快速增长(分别进口9.7亿美元和2.4亿美元,分别增长46.4%和2.3倍),是支撑自东盟进口实现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
外贸“阵痛期”可能较长
当前,外需持续疲软、综合成本上升导致出口商品价格竞争优势削弱和贸易摩擦增多是困扰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因素。其中,贸易保护不断升级,使得出口和进口难度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出口商品正不断遭遇出口市场的技术壁垒和双反调查。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光伏产业。如继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实行“双反”后,欧盟也拟针对中国光伏产业进行反倾销调查,由于中国光伏产品的74%都出口至欧盟,此举将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沉重打击。前7个月浙江省出口太阳能电池11.6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38.9%。另一方面,国外连续出台的资源保护措施也加大了有关商品的进口难度。
为摆脱国内高通胀影响,改变矿产等资源性产品贱卖现状,部分东盟国家开始对部分资源性商品出口加以严格控制。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主要产胶国已建立价格同盟,以控制天然橡胶市场价格;俄罗斯自2010年开始通过上调原木出口关税至80%。
而根据“外贸出口先导指数”问卷调查的情况来看,外需不足、订单下降、接单难、收汇难,用工成本高涨等是浙江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此外,主要出口欧洲市场的企业对欧元汇率下跌比较敏感,部分企业反映中东局势不稳加大了其在该地区的经营风险。
海关统计分析专家表示,浙江省外贸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低端领域因为成本原因及主动转型而失守,而高端领域虽有进步,但尚未建立绝对的竞争优势,出口表现同样低迷。而从当前的内外环境来看,出口增长放缓和出口生产经营成本升高将不是短期现象,“阵痛期”的延续时间可能较长。
责任编辑:王雪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