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国际飙涨粮价
自身粮食储备量是关键
国际粮价近期出现飙涨势头,数据显示,自今年6月以来,国际玉米价格飙升50%,已升至历史高点,大豆和小麦价格也上涨约30%。
美国农业部8月8日宣布,受持续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又有12个州的44个县被确定为自然灾害的主要受灾区。截至8月5日,美国预期收成“非常差”和“差”的大豆作物所占比升至39%,超过1988年的受灾程度,玉米作物的这一比例上升到50%。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主要粮食生产国也相继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天气,粮食生产前景堪忧。
这边厢国家统计局刚刚宣布中国进入CPI的“1时代”,那边厢作为百价之基的粮价又开始飙涨起来,这一轮的国际粮价走势是否会传导到国内,从而使CPI重新开始“汹涌澎湃”?
西南证券分析师张仕元分析,最近一个多月来,国际大豆、玉米、食糖和小麦价格持续走高,部分产品甚至创出历史新高,我国的食品价格也将难以“独善其身”。特别是今年国内的气候条件也不理想,因此三季度我国食品价格指数将扭转持续走低的态势转头向上。
社科院农发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国际粮价对国内粮价的传导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改变市场交易者的心理预期,这从目前国内商交所的农产品期货指数大幅飙涨中可以看出端倪,二是通过海关进口国外农产品从而实实在在地影响到相关(包括替代性和上下游)的农副产品价格,这方面的传导机制目前还没有明显表现出来。”
中国能否在这轮国际粮食危机中挺过去,则要看自身的粮食产量和储备能力。
按农业部门的统计,今年全国夏粮实现“九连增”,而全国粮食总产量尤其是小麦和水稻这两种主粮的产量近年来一直能够跟上需求的稳步增长。
真正的问题可能会出在对外依存度极大的大豆上。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预计2012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300万吨,进口量预计为5500万吨(2010为5480万吨,2011年为5264万吨),中国大豆的自给率已经跌到20%以下。
据中国人民大学农发院副院长郑风田估计,这一自给率还将继续走低,以大豆的主要出产省份黑龙江为例,受种植收益相对较低及种植结构调整政策引导,其大豆种植面积已连续3年减少。2011年该省大豆产量仅542万吨,比2008年下降12.7%。今年大豆种植收益较低的局面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更加突出。
而中国人对植物油的依存度却是极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煎炒烹炸,哪一个都少不了油。因此,国内目前的大豆储备量,成为决定中国能否阻断粮价飞升的重要砝码。这一数目,据一位农业专家估计,大概在2000万吨左右。
李国祥认为,作为一个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在此次主要受天气因素影响的粮食危机中不必太过惊慌:“美国农业部的报告,将预期产量调得过低,后期随着灾情的好转,产量估计还能往上调点。中国需要沉住气,手里有储备,不进行恐慌性抢购,相信价格在高位运行一段时间后会下来,毕竟中国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不出手,国际价格难以支撑。”
孙春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