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专家论道 > 正文

李军:人口老龄化是重大经济问题

来源: 金融界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李军:人口老龄化是重大经济问题

 

李军:人口老龄化是重大经济问题

1999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到达10%以上,开始进入老龄社会。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78亿,占全国人口比重为13.26%。2011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5亿人,占总人口的13.7%,占全球老年人口的近24%,是全球惟一老年人口过亿的国家。

“十二五”时期,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年均增加860万左右。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21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6%。而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

对于中国老龄化问题,中国社科院数技经所经济系统分析室主任李军认为,短期来讲,靠多生孩子来延长人口红利不仅不现实,相反是加快了人口红利的减少,因为这将使人口抚养比在短期内快速提高,也就是非劳动年龄人口短期内将增加过快。

从长期来看,多生孩子增加劳动力,有利于改变人口结构,但其主要意义并不在于延长人口红利以及促进经济增长,而是改善“倒金字塔”的家庭结构,有助于缓解相关社会问题,增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健性。经济增长动力的提升将主要靠技术进步。

而且,从长期看,老龄化将是一种常态。即使多生孩子,也扭转不了老龄化发展的趋势,因为存在另一种能够平衡多生孩子的因素,就是人类预期寿命将不断延长。

中国如何应对老龄化问题,有无可能通过发展老龄产业来促进形成经济增长?为什么难以像发达国家以移民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只有充分认识到人口老龄化是重大经济问题,才能真正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积极而有效地应对,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或部分消除老龄化的负面影响。

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稀缺性上升

《21世纪》: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是宏观的,但是从具体来看,这个趋势如何发展?

李军:老龄化对养老、社会保障带来的压力,可能是目前人们最能直接感受到的老龄化效应。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来认识老龄化的影响,那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老龄化对经济影响的核心性问题是,老龄化降低经济增长的潜力与活力。

一些具体的表现是:老龄化提高劳动力稀缺性,减少劳动力供给,降低国民储蓄,增加企业及家庭负担,加大政府财政与社会保障支出压力,降低以低劳动力成本为核心的贸易比较优势,同时老龄化对房地产、资本流动乃至金融体系等都有系统性的重要影响。老龄化影响经济的机理是:老龄化深刻改变原有的经济资源配置关系,从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这些影响已经有了一定的验证,比如当今发达国家不断出现债务危机,虽然其导火索可能是银行系统、政府运作失误,但是都可归结为一个基础性的重要背景就是人口老龄化。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乏力,收入增长抵不上支出需求增长是产生债务危机的基础性原因。

比如提高老年人口的年龄标准,比如从60岁提高到65岁,甚至是70岁,能够形成统计意义上的老龄化程度下降,但是老龄化引发的相关经济社会问题并不能由此而消除。显然,一个人活80岁与活100岁,其所花费与占用的经济社会资源是不同的,这与如何定义老年人口的年龄标准无关。

老龄化对发展产生的压力,决不意味着相关的问题就可以自动得以解决。例如,老龄化程度提高而导致劳动力稀缺性上升,并不等同于就业机会增加,不等同于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机会增加,反而容易导致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出现。即,一方面经济中需要大量高质量、训练有素的劳动力而无法满足;另一方面,大量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因满足不了工作岗位的条件要求而无法实现就业。

《21世纪》:人口老龄化影响各方面,您认为有什么办法能够消除一下这些影响?

李军: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完全消除老龄化的影响。但是,积极而有效地应对,能够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或部分消除老龄化的负面影响。

“十二五”期间,我国15岁-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将出现由升转降的拐点,这个拐点出现之后,在未来几十年内该比重不断下降的趋势将持续下去。预计到2050年,我国15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下降到7.1亿人,比2010年减少约2.3亿人。

人口红利主要指一个国家处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相对较大,非劳动年龄人口(未成年人与老年人口)的比重相对较低,从而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状态。对此,可以通俗地理解为经济中“能干活的人”相对多,“吃闲饭的人”相对少。如果这种人口结构出现了变化,比如出现“能干活的人”减少,而“吃闲饭的人”增多的情况,就是所谓的人口红利减少。按此意义,人口红利是由人口的年龄结构决定的,因此是客观的,现时是无法改变的。虽然可以通过提高劳动力质量弥补劳动力数量的减少,但这种情况应属于技术进步的范畴,而不是延长人口红利的问题。

《21世纪》:机器人(300024)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提高生产率,使得人工服务问题解决吗?

李军:当然,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人的替代进行服务。但是,机器不可能完全替代人,而只能在特定的局部范围内实现替代。从总体上看,机器永远都无法完全替代人的劳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减少的问题。

老龄化对服务业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老年人增加,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也增加,尤其是对照顾、护理等人工服务需求增加。而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对人工服务业有更大的制约性,甚至有可能出现有钱也买不到服务的情况。


 

责任编辑:李静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