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时事评论 > 正文

经济学人调查:中国经济短期靠投资长期靠减税

来源: 新浪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对于眼下的中国经济,虽然下滑的时间比预期长,但“稳增长”政策的出台也比预期迅速,因此,现在的问题不是中国经济能否“软着陆”,而是在经济短周期与长周期重叠时期内应该实施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对此,本次的经济学人调查给出的答案是:短期依靠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长期则要继续深化收入分配改革。

经济学人调查由《经济观察报》发起,每季度进行一次。受访者包括投行、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中国权威经济学家。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3份。

经济底部分歧

本轮经济下滑的底部在哪里?本次问卷显示经济学家的判断出现较大分歧:19%的经济学家认为本轮经济下滑的底部是四季度,而33%的经济学家认为是明年一季度,还有35%的经济学家认为是三季度,但仍有7%的经济学家认为二季度已经见底,6%则认为底部更远。

大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就认为,二季度经济已经见底。持此观点的还有中国建设银行(4.14,0.07,1.72%)高级研究员赵庆明(微博),他认为,“虽然消费、工业增加值等指标没有出现明显好转,但也并没有大幅恶化,这是经济复苏的一个正常过程”。

汇丰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微博)认为三季度是底部,瑞银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也认为经济三季度已经到底,“随着政策的执行力度得到加强、房地产建设活动企稳回升以及一些行业的去库存结束,经济将从四季度开始呈现环比复苏迹象。”渣打银行(微博)大中华区研究主管王志浩则认为经济触底要在四季度,“温和复苏开始的更明确迹象将会在2012年第四季度及2013年初出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认为经济底部会在明年一季度,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认为底部会在“明年下半年或后年上半年”,而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则认为,“经济见底还远。”申银万国(微博)证券研究所宏观策略部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也认为底部的时间会更长,“正在经历的这次经济下滑,可能接下来会面临3~5年的经济底部,GDP‘7 上8下’可能是常态。”

交通银行(4.32,0.02,0.47%)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给经济状态的判断是“低位徘徊”,“从三季度国内经济表现来看,前期稳增长政策效果尚不明显,市场谨慎观望情绪浓厚,国内外需求同步放缓仍然是经济弱势的主要原因。”

对于四季度GDP的增长率,59%的经济学家认为仍会维持在7%~8%。对于影响四季度经济的最大因素,33%的经济学家认为是实体经济动力不足,25%认为是宏观政策变动,22%认为是国内经济发展模式障碍,19%认为是国外的政治和经济影响。这一结果也与当前经济下滑主要原因这一问题的结果相吻合:经济结构不合理因素占了32%,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占了31%,经济周期规律和政策失误各占17%,这说明当前的经济需要多方平衡,经济决策面临“两难”。

货币适度放松

在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的多重宏观经济目标下,货币政策仍会是主要调控手段吗?37%的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将逐渐弱化,对货币政策的使用也将趋于常规化,不过仍有26%的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仍是主要手段,空间很大。

而对前三季度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次问卷显示,只有16%的经济学家认为效果很好;也有16%认为效果不好;还有16%认为有效果,但存在滞后,放松应该更快一些;还有31%认为现在还不好评价。汪涛就认为,前三季度货币政策放松还是过于缓慢,对经济整体复苏有影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则认为,前三季度的货币效果算是不错的,“全年广义货币增长速度维持在14%,相应的贷款规模达到8.5万亿元左右,货币的放松量已经足够了。”

降准和降息是货币放松的主要信号,68%的经济学家认为四季度会降准一次,32%则认为会降准两次;52%的经济学家认为不会降息,45%认为会降息一次,只有2%认为会降息两次。

对于四季度货币政策的走向,65%的经济学家认为会适度放松,30%认为会保持中性,只有2%认为会偏紧。具体到四季度信贷情况,80%的经济学家认为会平稳增长,14%认为会大幅放松。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所长汪同三认为四季度货币政策会维持中性,而兴业银行(12.21,0.10,0.83%)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微博)认为,货币会再适度放松,“随着中央项目继续推进,信贷放松是必然,如果9月经济数据不好,很可能降息。”

对于货币政策的放松程度,连平认为只是适度放松,“投资增速有所回升和楼市有所回暖对信贷需求的拉动作用会继续逐步显现,政策不会大幅放松。”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也认为,“应该减少货币政策的随意性和大起大落。”“货币政策未能很好适应经济环境,核心原因就是货币在现代银行体系和国家投资刺激政策导向下呈现内生性。”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政府在投资和银行信贷资源配置上仍具有很大影响力,未来的货币政策应该以利率为中介目标,大力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来适应经济环境。

资产价格震荡上升

如果经济大环境依然不见好转,A股四季度会怎样?本次问卷的预测是:41%的经济学家认为会在2100~2200点,25%认为会冲高至2300点,16%则认为会在2200~2300点位震荡,14%认为是2100点位以下,4%认为还有其他可能。

从对当前股市走势的分析来看,55%的经济学家认为当前的股市回升依靠的是政策刺激,17%认为是整体经济趋稳导致,13%认为是受到国际股市影响,仍有15%认为是其他原因。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认为四季度A股会在2100点以下,“本轮反弹是基于经济向好预期而开始的,所以在经济没有出现明显好转前,市场很难走好。四大因素变化将深度影响市场:首先是信贷政策变化;其次是成交量变化;第三是解禁股类型的变化;最后是股指期货政策预期变化。”

经济学家对股市的判断不甚乐观,对房地产的预测稍显乐观。63%的经济学家认为四季度房价会小幅上涨,只有12%认为会小幅回落,另有9%认为会出现其他情况,但没有人认为会出现大幅回落。宏源证券(19.39,0.55,2.92%)首席经济学家房四海(微博)和王志浩都认为,四季度房价会小幅回落,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微博)则认为,四季度房价会小幅上涨。

对于四季度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走向,68%的经济学家认为会维持现状,18%认为在维持现状的情况下进行局部微调,认为继续收紧和出现松动的各占7%。上季度此问题的问卷结果是43%认为会维持现状,本季度持此观点的经济学家明显增加,表明房地产调控政策无论是否会局部放松,调控政策都不会再收紧,这一观点与货币政策和对经济走势的判断都是相吻合的。

不仅股市和房地产期待货币放松,全球的投资者都在期待世界范围的QE(定量宽松)来拯救市场,全球资产价格在QE潮下波动已经开始。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微博)认为,“国际黄金价格被美联储QE3所绑架,并直接牵动国际金融市场其他大宗商品与美国货币政策联动与互动强化,美元升值得到抑制,这或许是美元政策需求的策略。”汪涛认为,“各经济体之间新一轮的货币大战,会使得实际的刺激效果在相当程度上被汇率争相贬值所抵消。”

本次问卷也显示,67%的经济学家认为美元四季度会呈现小幅波动,不会再出现之前的强劲状态。而黄金在四季度的走势也将小幅上涨,本次问卷有65%的经济学家持此观点,仅有7%认为会下跌。北京金马甲产权网络交易有限公司分析师张若望认为,美联储放松货币会导致黄金四季度小幅上涨。

对于已经出现走低趋势的大宗商品,51%的经济学家则认为在四季度会出现大幅波动,只有4%认为会大幅下跌,认为大幅上涨的有18%。

减税拉动经济最有效

相对于对政策和价格的预测,中国经济更为紧迫的是寻找到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什么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主要驱动力,本次问卷的结果是: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的占比最高,达到38%,政治体制改革占比32%,金融改革占比14%,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间的平衡8%,依靠货币和财政政策仅有4%,还有4%为其他手段。

哪种政策对经济拉动最有效?减税的占比最高,达到36%;其次是相关产业政策调整,达到27%;此外,加大投资的占比也有21%,而放开流动性仅有4%。祝宝良认为,当前不必对经济下滑过度担忧,关键是要确保政策最终会对企业拉动有效果,“拉动企业有两个最有效的手段,一个是资金支持,另一个是减税,这也是今后政策调整的主要方面。”北京领先国际金融资讯公司首席经济师董先安认为,“财政、土地的实质改革应该是重点。”

资金问题是关键。连平认为,“政府可能已经做好通过短期经济放缓来促进经济转型的准备,因此不太可能再继续出台大规划投资促进政策。地方大规模投资冲动也将受制于资金来源,规划落实有一定难度。”王志浩的担忧是,“民间资本金融进入基础设施项目,只是很少一部分,而且财政也不会在公共部门投入大量资金,最终资金压力还是会转移到企业上,这会对减税造成冲击。”潘向东也认为,“货币政策释放空间有限,财政政策会采取加大结构性减税实施力度,比如补贴或贴息贷款。 ”

近期的项目审批速度加快,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对经济拉动效果何时会显现?50%的经济学家认为是在今年年底,另有39%认为要到明年一季度,只有4%认为会立竿见影。汪涛明确表示,“制约增长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并非货币政策范畴。”祝宝良也认为,“财政政策要更为积极,无论是赤字水平还是债务余额,财政政策的空间都比较大。此外就是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和收入分配改革尽快出台。”

刘元春认为“稳投资”是当前“稳增长”的必要手段,“投资拉动是短期手段,如果财政体制体系改革、地方和中央政府的财税分权体制、地方和中央政府经济发展目标的不一致、实施手段单一等问题得不到解决,维持经济短期稳定与中长期增长的根本性矛盾就无法根治。”



责任编辑:高梦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