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焦点热点 > 正文

农产品滞销需鼓励扶持农业中介组织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舒圣祥

市长帮农民卖菜、卖水果,这样的新闻前年有,去年有,今年似乎更多。这样的新闻外表看着很温暖,但是往里看却很寒冷,为什么农产品滞销现象此起彼伏?光靠市长帮着卖行吗?最近一个月来,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再次在全国各地出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滞销品种更多,除了蔬菜,还有水果。而滞销的量,也格外大,动辄数以万斤,很多农民开始改种投入较少的玉米、红薯,甚至宁可摞荒出去打工。(11月11日央视《新闻周刊》)

这些年来,国家对于农业和农民不可谓不重视,农业税被免除,种粮还有补贴,可惜的是,这些好处似乎没能真正成为农民的增量收益。一方面基层截留挪用依旧存在,另一方面种子化肥等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远远高于中央的补贴。与农资价格“旱涝保涨”相比,农民的收成首先要靠老天爷;可即便天公作美农业丰收,大多时候也并不能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因为农产品丰收了价格就跌了,甚至可能直接砸手里卖不出去。于是,一些城市的市长们年年出面帮农民卖农产品,可这实在不是一个令人感动的画面。

奇怪的是,虽然农民经常遭遇农产品直销,可城市居民的感觉却是,农产品价格并没下降,充其量只是涨幅少一点而已——— 农民卖的价格和市民买的价格相差甚远,动辄就是好几倍。想想看,如果以农民出售农产品的价格直接拿到城镇出售,还会有滞销的可能吗?问题的一个关键也许就在这里,过高的交易成本和过多的中间环节,不仅降低了农民的收入,也提高了市民的生活成本。要改变农产品滞销的局面,要让农民不再为丰收忧虑,缺少一个关键制度,就是农业中介组织。

包产到户虽然能提高生产积极性,但是具体到市场环境中,个体农民的议价能力与销售能力明显较弱,不仅交易成本高昂,也无法规避市场风险,不知道市场的供求状况,无法提前在种植品种上做出最优选择,坐等收购商上门更让其销售行为完全被动,凡此种种恰恰正是农业中介组织的优势所在。因此,在传统的农技站之外,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在农业市场化过程中鼓励扶持联结农户与市场的非盈利性合作经济组织的发育成长。

比如韩国农民,基本都加入了农协,农协又在城市设了很多农贸市场,从田头到餐桌都在农协系统下,所以不会盲目地生产。在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江浙一带,也在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发展和规范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但在更多的农业大省,却基本还是一个空白。事实上,当农业中介组织发育完善,农户将来完全可以根据中介组织与购买者所签订的订单,来组织安排生产。订单农业不仅能避免盲目生产,同时也有助于质量监督,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自身品牌,并进入农产品质量越高收益越好的良性循环。

总之,市长们的工作不应该只是在年复一年的农产品滞销时帮农民卖蔬果,鼓励扶持非盈利性农业中介组织,通过订单农业、产销一体化等方式,加快推进农业的产业化与现代化,或许才是方向所在。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