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电子时代的危机生活(2)

来源: 南风窗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在电子时代,我们的消费主要对象,也变成了电子产品。一些高端电子产品通过推销虚幻,劝说人们通过购买自己的产品,以实行对“爱、家庭、友谊、冒险和性”的真实满足,在这个时代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国。一个苹果,让多少人趋之若鹜!中国人在电子市场显得如此的狂热:一些高端新产品上市时,连夜排队者甚至比80年代初排队买生活必需品的上一辈还虔诚。

人类学家和文化研究者认为“个体消费者使用商品建构自我认同,赋予了商品象征性的文化意义”。而我们的新一代更是深谙此道。曾有报道,中关村一家苹果产品店门前,一名女孩怀抱一台iPad还一脸愠色。销售人员透露:“她上来就要买苹果3件套,而且都得是高配,超过2万元支出让母亲觉得有些吃不消。”女孩儿大喊一声:“不给我买,就让我在大学丢脸去吧。”说完便扔下还蹲在墙角低头抽泣的母亲,扬长而去。无独有偶,武汉某高校一位大一女生在报名现场弃学要挟父母买苹果手机,发火说:“不买我就不在这读了,反正钱也交了,你们就后悔去吧!”经老师和父母劝了一个多小时,女生才“让步”,同意父母买部新款其他品牌手机。

我们被扔上了生产和消费的跑步机,永不停歇。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增长完全依赖对资源的消耗。我们用的越多,消耗的自然资源就越多。消费者追逐功能更完善、更新奇的产品, 随着产品更新周期的缩短,消费者更换家庭装备的步伐也在加快。这种消费模式虽然在短期内推动了GDP的增长, 但也导致电子垃圾越积越多。数量庞大的电子垃圾,不仅表明了我们的过度消费,也反映了当前工业文明体系的失衡。

30年来,全国大部分地区面临着垃圾数量猛增、不可降解物大量增多等威胁,而有毒的电子垃圾等更是成为环境污染的隐患,威胁着国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重金属无论是污染水体,还是污染大气,最终都会随污水、随大气沉降,随固体废弃物、随农用物资等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有研究人员认为,在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后,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已进入一个集中多发期。

按照GDP来测量,这一过程的副产品像废物、损耗、污染、各种间接的社会成本或外部效应,并没有减损增长,反而在实际上加大了增长的效果。例如,污染产生的疾病与事故,需要更多的商品和服务才能应付,因此反而会对经济增长做出新的贡献。

然而,这种消费建立在资源损耗不可修复的基础之上。鲍曼写道:随着人类废弃物总量超过现有的处理能力,出现了一种极有可能的前景,即眼下的全球性现代化在面对由它自己所产生的废弃物时,既无法重新吸收,也无法将其彻底销毁,最终如鲠在喉,窒息而死。

有许多信号表明,那些很快积累起来的废弃物的毒性在迅速攀升,人类的发展将不可持续。生态危机频发的地球已无力承受人类过去的错误。

电子垃圾时代的生活

电子垃圾问题之所以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从整体上考虑,首先是垃圾及其处理意识跟不上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要求,思想方面远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电子科技时代需要相应的垃圾处理文化。

对于资源短缺、人均资源尤其短缺的中国来说,处理电子垃圾不仅是一个环保问题,也是一个资源战略问题。在回收过程中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污染自然环境,危害国民人身健康。如果处理得当,不仅可以缓解环境压力,还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在电子垃圾中,每吨废弃的电子设备含金量是金矿的17倍,含铜量是铜矿的40倍。有数据表明,在1吨随意搜集的电子板卡中,可以分离出143公斤铜、0.5公斤黄金、2公斤锡等有用金属,其中仅黄金就价值不菲。如果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分离电子垃圾,完全可以变废为宝,使垃圾处理成为一项高收入的产业,成为好大一座“城市矿山”。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日本提出了“城市矿山”的资源观,不仅颁布法令禁止电子废弃物出口,还想办法从其他国家进口。早在2001年,日本就已经正式实施《家电再利用法》。法律规定,消费者必须将废旧家电交由销售商送返生产厂家进行回收利用,回收所需费用由消费者承担。如果消费者不按规定将旧家电交回销售商处,而私自进行掩埋等处理,一经发现将被处以巨额罚款。小贩回收废弃家电,也需要得到地方政府颁布的收集搬运执照,如果是私自收购,则属于违法。据统计,日本现有的废旧电子电器产品中,仅稀土就能提取30万吨,如能回收利用,足以满足其本国需求。

作为最有行动能力的行动者,政府对电子垃圾处理必然负有最大的责任。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消费者责任的界定,到专业企业的打造和扶持、产业的引导和补贴,以致法律规管与环境教育,政府都具有强大的责任。但很遗憾,哪怕是在目前最末端的监管工作,各级基层组织的监督与执行,进行得都不够彻底。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政策的推行过程中,表现不尽如人意。2005年,汕头贵屿镇曾经被批准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但7年过去了,至今没有下文。这7年中,又有多少污染在悄悄弥漫……

生活方式也是文化。生在电子时代,我们身不由己。我们使用着电子产品,生产着电子垃圾,经受着电子污染。我们似乎无法拒绝电子,也因此无法拒绝电子垃圾。就像我们无法拒绝生活。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美丽中国”这个新词,要求“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作为被消费主义俘虏的一代,我们也许并不需要改变生活方式,需要的是可称之为真正环境主义的东西—一种不需要为之费心费力就能够做到的环境友好。比如,尽量降低对电子产品的欲求—没有它们,我们好像也能够过得很好。少使用手机,别让它们主宰我们的灵魂。珍惜那些家用电器,换用节能型设施,使用更少的加热制冷能源、建筑材料等等。

只有重新组织生产和消费的社会结构,从而改变便宜、舒适、享受的定义的情况下,这种环境主义才能流行起来。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