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深度 > 案例剖析 > 正文

企业频频遭遇同行黑手 业内探讨如何"金身不破"

来源: 重庆商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商道之惑:遭遇同行黑手 如何“金身不破”

行业恶性竞争频现 建议企业加强风险管控意识、预警管理意识、应急管理意识

有你无我——近期,企业同行间的争锋一幕一幕上演。

在饮用水行业,农夫山泉陷入水源污染和标准之争,但其表示是竞争对手华润怡宝在蓄意抹黑,并反称对方的水源为自来水。怡宝对此不仅矢口否认,还一纸诉状欲与农夫山泉对簿公堂。

无独有偶,加多宝与王老吉也是数次交锋。今年初,三一重工与中联重科的“间谍门”、“迁都门”事件一浪接一浪。早年间互联网行业中的3Q、3B大战,堪称商战经典,孰是孰非却成谜。

企业该如何避免误遭黑手?

特邀嘉宾

廖伟:重庆中旅集团总经理

余勇:奇火锅董事长

甘晓黎:重庆市美多食品(冰点水)有限公司总经理

场外嘉宾

廖成林: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现象:企业频频遭遇黑手

重庆商报:最近多家企业陷入“口水仗”等恶性竞争,您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形?

廖伟:在旅游行业,类似相互诋毁、相互伤害的口水战经常出现。上周,我们员工在解放碑办事时,就发现有旅行社的推销员在散发传单,上面打的是中旅的牌子,对方还声称说是跟中旅是合作单位,可以合作组团,但事实上根本没有这回事。

余勇:对于我们来说,想不遇到类似的是非都难。一方面,在火锅圈子里,总有部分企业想坐享其成,想方设法擦边球、甚至是盗取我们历经多年研制的火锅料配方,倒打一耙说是我们侵犯了他的专利。在另一方面,遇到过其他餐饮类的企业或者是外地的企业联合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发表文章朝重庆火锅大吐口水,说我们的工艺就相当于油炸食品,不健康。更有甚者,有企业派间谍卧底,拍下我们制作火锅老油的过程,然后放到网上,将火锅老油与地沟油相提并论,鼓动消费者泼脏水。

甘晓黎:曾有某企业大肆渲染它们生产的是健康的碱性水,可以调节人体内的酸碱度。在业内,像这样以产品中某一个成分来鼓动不明情况的消费者的现象比较多,尽管不是指名道姓诋毁某家企业的产品不好,但事实上,这种搞概念营销的竞争行为,确实在间接贬低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

原因:新丁下黑手成本低

重庆商报:恶性竞争的原因何在?

廖伟:这种现象常常是新进入行业的新丁挑起,总会找出些事由挑起事端,引起关注。但是,随着品牌建设进入高一级的阶段,如整体打造、整体包装等层面时,这样的现象相对就少一些了。

另一个方面,则是相关规范对商业竞争的监督管理相对粗放,在目前的淘汰机制下,一些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上位的企业的产品仍然有市场,可以说是下黑手的企业付出的机会成本太低。

余勇: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下,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削尖了脑袋,都在寻找机会挣钱,而在监管力度不够、商业道德底线也在一步步降低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就敢无所顾忌的钻漏洞,诋毁对手的商誉。

甘晓黎:一方面,我们的商业规则和法律监管都欠精细,有些行为已经对同行造成了伤害,却难以被界定。另一个方面,各行各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产能过剩的现象,企业竞争已到白热化阶段。不少企业想到的破局“良策”就是把对手搞下去,而不是把自己搞起来,原因就是把对手搞下去要付出的代价比自身提高的要低得多。

支招:练好内功常备法律顾问

重庆商报:遭遇黑手时,您如何应对?

廖伟:我认为企业自身要练好内功。我们是欢迎竞争的,有了对手的鞭策才能不断进步。但希望这种竞争是良性的,面对黑手,我们不会对别人的行为多做什么评述,而是首先将真实情况向顾客澄清。同时,我认为企业在竞争中还要善于维权,一旦遇到对手在背后耍手段,我们的想法就是寻求法律手段解决,尽管规则不够完善,但这是一股正气。对于上述我提到的问题,我们已向相关部门报案。

余勇:不管对手怎么“泼脏水”、怎么诋毁,你必须要保证自己的东西是好东西,不管是商战中的较量还是法律上的较量,你才会有底气反抗。一旦有不正当竞争行为发生,首先要考虑的还是法律途径。我在1985年刚开始做生意时,就专门聘请了法律顾问。当有对手向自己下黑手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让法律顾问和律师取证,然后再“登门拜访”,找对方交涉,协商不成,那就只好诉诸法律。相互“吐口水”没有意义,也没有效率,甚至还会成为对手上位的垫脚石。

甘晓黎:最好还是通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解决,诉诸法律是不得已之举。

场外观点

管控预警应急三“管”齐下

实际上,真正懂得管理、营销、竞争的高手,是不会选择此类不理性的竞争方式的。或许短期内,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一时半会信息不对称,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信息到最后必将公开透明,真相也会大白。

其次,恶性竞争十分不利于企业文化的良性发展。一个好的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还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从中长期看,这无疑是一种自我损伤的行为,易造成文化建设的不良循环,尤其是造谣出一些无中生有的内容诋毁对手,最终将付出名誉、形象、商誉等方面的代价。有职业素养的企业家,对此竞争手段应不屑一顾。

当然,企业间竞争难免受到伤害,一旦遭到攻击,受害方应冷静分析,探究对方到底是出于什么动机,以对症下药。面对恶意抹黑,可先礼后兵,无需争锋相对,注重证据、数据、信息的收集,通过法律途径维护权益。

此外,打铁还需自己硬,提高自身水平是关键,首先要有高质量做保证,同时考虑如何用正面信息引导公众。营销的本质是大众沟通,风险管控意识、预警管理意识、应急管理意识缺一不可,将这三点串联起来,再遇突发状况便可多几分从容。(记者 李阳 朱妍)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