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振伟报道
一条通车不到一年的高速公路,竟然会出现地基沉陷、路面坑槽、裂缝以及多处修补的重大质量隐患,究竟是自然地质灾害惹的祸,还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近日,本报记者就存在以上问题的这条名叫“临吉高速公路”的全程(东西双向道路)进行现场调查采访。
据了解,临吉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至兰州公路的重要区段,也是山西省规划的“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道路路线起自临汾市襄汾县南辛店乡西邓村,东接拟建的长治至临汾高速公路,经临汾市襄汾、乡宁、吉县,止于晋陕交界的吉县苇子湾黄河特大桥西岸。该道路全长99公里,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概算投资94亿元,建设工期3年。已于2012年8月23日竣工通车。
就是这条国家耗资近百亿元的高速公路项目,目前出现了重大安全隐患。
6月5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顺着临吉高速由东向西,又由西向东进行了双向查看。发现该道路存在多处修补,从修补痕迹上看,有近期修补的也有更早时候修补的。修补后的路面显得非常粗糙。据当地知情人讲,可能是施工方存在偷工减料问题,该道路在去年刚刚通车不久就开始修补,至今还在不停地修补,这条路简直就是一个“豆腐渣工程”。记者在现场看到,该道路(双向)不仅出现上百处修补,并且多处路面还存在坑槽、裂缝以及局部塌陷等问题,即使是修复后的路面,给人的感觉依然是“粗制滥造”。一条通车至今还不到8个月的高速公路,怎么会出现如此大的质量问题呢?
为了进一步弄清原因,本报记者就该道路出现的这些问题,向业主山西省临吉高速建设管理处进行了调查采访。该处综合办公室刘主任和养护部刘部长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刘主任解释称,临吉高速这条路的情况非常复杂,主要问题是自然地质灾害,目前出现的这些问题也是难免的。他介绍说,该路段下面有多处的采空区,并且这里的土质也是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就临吉高速出现的问题,刘主任和刘部长也承认该道路存在这些重大病害。他们发现问题后就马上要求施工单位给予及时修补。关于修补后的路面不平滑、密度、强度小等问题,刘部长说,修补的肯定没有初始修得好,因为修补时用的都是小型设备。至于当前还存在重大病害的路面,他们今后还会继续修补。
当记者问及该道路是否已经过通车验收,是谁验收的时,刘主任说,当前的路只是经过了交工验收,还未经过竣工验收;因为该类工程有个缺陷责任修补期,该期限为两年,竣工验收会在两年后验收。验收单位是省交通厅下属的道路交通质量安全局验收的。记者问刘主任,交工验收就可以通车吗?刘主任说,是的,交工验收也是通车的一个条件。当记者要求查看验收单位出具的相关验收文件时,刘主任一直没有向记者提供,截至发稿前,本报也没有看到该道路的交工验收文件。
高速公路非同乡村小道,即使有点坑洼都无大碍。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是时速很高的汽车,当时速超过100公里时,各类客货车对路面强度、平整度、稳定性的要求都非常之高。甚至一块石子,一个不太显眼的坑洼,或者一处没有处理好的粗糙路基,都有可能引发车毁人亡悲剧。因此《公路法》及《公路建设监督管理办法》、《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等法律法规,对高速公路建设的质量要求都细于、优于、严于其他道路。
一条耗资上百亿的高速公路,在层层监督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重大质量缺陷?又是怎么通过验收并通车的?“粗制滥造”的高速公路背后是否隐藏着腐败问题?本报将继续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