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10年没盖好房,败给了高房价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北京青年于凌罡只是想和一群人给自己盖栋楼,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从二环边退到六环外,那栋楼还是没个影儿。

10年前,刚满30岁的他看不惯房地产市场的暴利和不透明的房价,在网上发起倡议,带着一群人在市中心买地盖房子,当自己的开发 商。这个普通的电脑工程师因此被媒体捧为“英雄”。一位采访过他的记者,甚至将他比作房地产市场里的“陈胜吴广”。

于凌罡可能把合作建房这件事想得太简单了,爱玩户外的他以为就像“组织几十个人,人均消费几千元旅行”。结果,他一次次拿地失败,追随者聚了又散,如今网站关了,铺面退租了,公司员工都辞退了。他也逐渐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仍对没有建起的楼充满信心

最近,一家媒体将他列入“对抗高房价惨败的十个人”,很多人又想起这个曾经的风云人物。如今,40岁的他依然对那栋没有建起的楼充满信心,不久前在昌平相中了一块地。“我不是一个随便放弃的人。六环做不了七环做,七环做不了咱们去美国做。”他已经在美国的俄亥俄州看中了一块地皮。

于凌罡要建造的大楼,成本不高,房间不大,但站在阳台上就能看到绿树。无论高低贵贱,住在里面的人都可以享受到有品质的房子。人们不用为糟心的物业发愁,每个月还能从出租的底商那里得到分红。更令人心动的是,房价比市场上便宜了几十万,普通的工薪阶层也能买得起。

曾有上千人要跟着于凌罡缔造这个乌托邦。这个工科男生不厌其烦地向别人描绘着大楼的模样,还专门做了个28页的演示幻灯文档。

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这个没什么经验的年轻人。即使在得到最多支持的驴友网站里,也有人说他“痴人说梦”。在电视台做节目时,一个房地产大佬批评于凌罡“不专业”,他回击:“你们公司才不专业呢,你那楼得房率多少,你敢看数据吗?你那楼的成本,每平方米的收益率多少,敢给客户算吗?你知道一户该有多少平方米强制绿地吗?你是开发商都不知道,所以你那房子盖完不合格!”

可这个曾被媒体形象地称作“让开发商靠边站”的人,最后还是被资本挤出了局。他本想靠自己的力量拿地,但根本竞争不过开发商。一次土地招拍挂时,资金还有很大缺口,参与者不愿意再加钱了。于凌罡天真地打电话叫他们上网去两会论坛里发帖,认为这样会给政府造成舆论压力,有利于他们顺利拿地。可到了举牌那天,只有6个人发了帖。

一步步后退,现在还没到尽头

于凌罡打算要和开发商合作,又不被参与者和社会理解,一些媒体的大标题说他被“招安”了。

他的朋友、物业管理专家舒可心当时评价:于凌罡在一步步后退,现在还没到尽头。

于凌罡已经从东二环退到北四环,大楼还是没有盖起来。追随他的人中,有的也开始怀疑他到底能不能成功。“老实说,我对老于能不能真成功一次,并不抱有很大希望,因为至今没有成功的案例。”一个曾经参加过于凌罡合作建房项目的人说。2009年,刚毕业的她向家里筹了25万首付参加东北三环的合作建房项目。开会时,有个参加过早期项目的前辈提醒她:“要是买房真等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成功。”

几个月后,项目失败,她马上在三环边买了房,可家里人还是埋怨,耽误了几个月的时间,房价涨了不少呢。尽管如此,她现在依然相信老于。

市区的房价已经让于凌罡无法再做梦。“现在北四环楼面地价都上万了,还指望北四环的便宜房子?”2009年,他在博客上宣布,暂停组织在市区合作建设住宅项目。现在,他的目光又投向了六环外的昌平。

但这个已经退到六环外的人,就像一根钉在土地上的刺,并没有被遗忘。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总监称他为“佐罗”。舒可心则把于凌罡和他的同伴当作“可爱的孩子”,“他们的价值在于通过这样的努力,促进政府反思、商人改善工作、大众思考,为什么西方合作建房能成功,我们就不行?”

尽管得到这些认可,于凌罡还是觉得自己的梦想得不到理解。多年后,一位记者反思,或许人们曾在高房价中,把太多意义赋予在这个普通青年身上。

“没有能降房价的救世主。我不是救世主,也没那功夫。政府都不敢承担的责任,凭什么放在我身上?”于凌罡伸着右手指着远处的窗口,语速越来越快。

周围的人觉得于凌罡脾气有点急,“见到网上说话不靠谱的就冒火”。QQ群里有人说话不投机,他就把对方踢出去。“对于反对的人,他第一反应不是说服别人,而是愤慨,这可能和这么多年没有成功反屡遭质疑和埋怨有关。”一位合作建房的参与者说。

从来没有表现过失败的困惑

于凌罡也承认,性格越来越不好,“因为这帮人越来越不像话。”

在舒可心眼中,这个“有主心骨”的年轻人很难听进别人的建议。但舒可心认为,于凌罡的“退”,并不是一个人遇到的问题。他是纯粹在市场拼搏的人,而开发商靠走关系拿土地,反过来又用地抵押贷款。“在中国,权贵集资建房做得成,公民就做不成。”他说。“这么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大家凭什么相信他?大家相信的是背后的制度,没有制度就没有钱,没有钱就什么都别说了。”舒可心说。

不过,在他的记忆里,于凌罡从来没有表现过失败的困惑,“他很有韧性,不像失恋了要找别人倾诉。坐在一起时,他总有无数多的想法。”

于凌罡也曾在博客上流露过失望:“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我向大家道歉,请大家别客气,想骂我,随便骂,我活该,一切都是我自找的。”

他说,自己最大的弱点就是没有足够的财力,“如果我是体制内的人,区委书记、乡镇书记,我也不会像今天这样无力。但我进不去体制,我说话太直。”

几年前,于凌罡把自己的房子卖了做投资,现在住在南四环外租的两居室里。在这间并不属于自己的房子里,于凌罡兴致勃勃给记者看最新设计的保障房项目的户型图。他把鼠标在桌面上滑来滑去,图片里的横线和竖线在描述中变得立体起来:“这是进门,一个书柜,4人沙发,家里来个客人直接在沙发上睡了。4个衣柜,装您东西没什么问题,卫生间厨房,都是4平方米以上,还有个小储物柜,您家里有个大件的东西可以往里装。OK,这种房子您首付5万,月供1270,您就住上了。”

很多年前,他曾以同样的热情,对着户型图向别人描述着他的大楼。那时的它可能在东二环、北三环、北四环。如今,于凌罡看中的那些地上,是瑞士公寓、元大都公馆,是5万一平方米的商品住宅。 (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