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9月,小学生们又要开学了。对于那些即将幼升小、小升初的孩子们来说,现在他们将要奔赴的新校园应该已经落定。家长们为自己的子女能进入理想的中小学各显神通的努力也胜负已分。在大城市,每年都在进行的择校竞争中有一种特殊的择校方式并不被外界所了解,它就是“共建”。尤其在北京,中央各部委机关单位、大型央企等往往都和很多“牛校”之间存在共建合作关系,那些“牛校”提供一定的招生名额,而共建单位则会用各种不同的利益作为交换。由于只有具备一定权力和地位的机构才会有资格和“牛校”共建,因此相比单纯的择校费现象,其显得更加不公平,更加阶层化。而多年的教育改革历程中,由于自身利益所在,共建现象一直没有进入改革决策者的视野,且愈发泛滥,内中模式使人眼花缭乱,甚至这些共建单位内部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官本位传统的产物,中小学共建现象不应一直游离在教育改革范畴之外。
一线调查
北京共建招生:“权贵”刮分名校名额
好不容易搞定孩子幼升小,张中华(化名)就马不停蹄地开始搬家了,从北京朝阳区东四环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搬到西城区月坛附近50平方米的老旧二居室。
并非乔迁之喜,这是张中华刚刚租来的“新家”,离孩子即将入读的小学——北京中古友谊小学只有一条街相隔。
“生活质量急剧下降,未来至少6年,我们一家都将在这个房子里生活。”8月20日晚,望着刚刚租来的“家”,张中华不禁感叹。
不过和很多家长相比,他应该是非常幸运的。张中华是某国有银行的中层干部,不用到处托关系、花大价钱,他的孩子刚刚通过单位与学校达成的共建关系,相对顺利地考取了令多少孩子羡慕的“牛校”。中古友谊小学是西城区一所重点小学。在北京,西城区集中了诸多优质教育资源。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除了他所在的这家银行,和这所学校有共建关系的还有国家发改委、外交部、港澳办、国家统计局等中央级单位。而像中古友谊小学这样与多个部委单位共建的模式,在北京的名校中普遍存在。
“共建实际上是一种特权,主要在幼升小、小升初阶段,可以说,因为信息不透明,共建从教改以来几乎没有受到冲击。”教育观察家、清华园教育集团副总闻风向记者坦言,近几年,从东城、西城、海淀三个择校热门区的情况看,通过共建这个渠道入学的学生比例几乎占到当年全部入学人数的10%。
争取名额
所谓中小学“共建”,是指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为满足员工子女入学,通过单位赞助钱或物的方式,与知名中小学建立“共建”关系,获取入学名额,使双方“互惠互利”。
“名额越来越少了,今年我们单位差不多只有一半员工的孩子能够通过共建被录取。”张中华所在的银行是一家大型国有银行,与7所小学有共建关系,其中6所在西城,包括黄城根小学、实 验二小、奋斗小学、中古友谊小学、复兴门外一小、宏庙小学,另一所为海淀区的海淀实验小学。
在很多家长眼里,黄城根小学、实验二小、中古友谊小学都是“牛校”,尤其是实验二小,是多少家长削尖了脑袋也未必能挤得进去的名校。
和张中华所在的单位一样,在西城区最繁华路段的金融街上,不少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都有共建学校。
由于幼升小适龄儿童的增加,张中华所在单位今年需要升小学的职工子女有80多人,但是7所学校提供的共建名额只有不到40个,这意味着,共建名额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
责任编辑:乔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