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财经网讯:“还是参加合作社好,有地不愁种,在家就分红。”日前,66岁的曲周县曲周镇东刘庄村民程秋录掰着指头算了一笔账:家有5块地共8亩,一季小麦浇4水,一茬玉米浇3水。除去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开支,正常年景每年挣个六七千块钱。
“农民入社、土地入股、集体管理、利益共享、风险村担”的土地流转方式,把东刘庄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实现了土地的规模经营,也让百姓过上了上班、分红“双进账”的新生活。
1 千余亩土地流入合作社
东刘庄是黑龙港流域一个传统农业种植村,全村150多户、600多口人,1020亩耕地被分割成数百个散小地块承包到户,成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瓶颈。
“这几年,村里青壮年多数都外出打工了,有些地都给荒了。咱村能不能学学那些实行土地流转的村,也成立个合作社啥的?”2011年7月30日,村民代表陈天书在村民主议政会上的提议,引起东刘庄村两委的关注。
为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2011年,曲周县以东刘庄村为试点,在政府主导下成立新农民合作社,进行整村土地流转的探索。全村108户有耕地的村民,自愿将1020亩耕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村合作社。
2三举措为农民解忧
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东刘庄村制定完善了《东刘庄村合作社章程》,通过征求入社村民的意见,设立了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选举出社员代表。
“有土地的农户按照1厘地1股,每股10元的标准,实行保底不分红和入股可分红两种方式流转给合作社,每年领取租金或参与分红;超过18周岁的无地村民每人按100股(相当于1亩地)领取分红。”曲周镇副镇长侯志林向记者介绍。
“农民入社,土地入股”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的新方式。为促使土地流转顺利进行,合作社通过政府垫付保证金、优惠政策给到位、技术引领保效益,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据介绍,该县由政府先期垫付全村1000亩土地的保底收入100万元,风险由合作社承担,解除了农民“给不了怎么办”的忧虑;国家发放的种粮补贴仍按土地承包权全部发给农民,农民原有承包地全部实行1米深的白灰底界,解除了农民“土地权属归谁”的忧虑;合作社将土地全部归整成方,统一管理,推广“冬麦+春棉双高产一年两熟制”,保证了农业生产效益,解除了农民“产出到底高不高”的忧虑。
3“土地股民”走出去
东刘庄村土地整村流转之后,节水灌溉、大型农机具、农业新技术、种植新品种等得以推广应用,大大节省了劳动力成本。
2013年,该村的棉麦双高双优基地还被列为国家863种试基地,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专家定期前来指导。麦棉的销路问题更是不用发愁,一到收获季节,种子公司就会前来收购。
据了解,按照合作社章程,80%收入用于农户分红;20%留作公益金,用于第二年生产性投入、发展村上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
侯志林认为,“土地股民”走出去,带回的远远不止一份直观的现金收入,还学到了各行各业的先进技术,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