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经济 > 行业聚焦 > 正文

虚拟运营商来“搅局”电信资费大战“一触即发”?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虚拟运营商来了。进入马年,已有19家企业拿到了工信部发放的“中国虚拟运营商牌照”。

2014年,由于虚拟运营商的加入,由传统基础运营商主导的通讯市场“三国杀”或演变为“群雄乱战”。而电信资费行政审批的取消,也更利于虚拟运营商利用资费价格手段开展业务。

本报记者 宗苗淼、付薇

动向

虚拟运营商进市场有了“执照”

进入马年,全国已有19家虚拟运营商拿到了工信部发放的“中国虚拟运营商牌照”,这标志着虚拟运营商的设立、经营业务,以及经营方式都有了明确的法律许可。

据悉,去年年底,工信部发放了首批虚拟运营商牌照(即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运营试点资格),涉及天音通信、浙江连连、京东、迪信通、巴士在线等11家企业,马年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第二批8家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出炉。这些“虚拟运营商”业务覆盖了包括新媒体、电子商务、手游平台、终端渠道、行业应用、云计算、第三方支付、物流等众多业务类型和重要应用领域,大部分企业在各自领域耕耘多年,具有一定实力。

2014年也因此被视为虚拟运营商的发展“元年”。业内人士介绍说,目前的19家虚拟运营商前景向好,因为工信部对基础电信运营商提出了强制要求,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必须在试点期间(2年内)与至少2家转售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并开展合作,以防止三大运营商试图保护自己的市场垄断地位。

现状

仅靠基础运营商竞争 降价难

日前,国务院取消下放的部分行政审批权中涉及到了电信业务资费,工信部称,主要考虑通过市场竞争来进一步推动电信业务资费水平下降。但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仅靠三大通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资费依旧难降。“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各家运营商都有了自己一定的‘势力范围’。”业内人士指出,事实上除了像3G、4G牌照发放之类的重大事件影响,运营商之间的势力划分相对稳固,三大运营商事实上仍垄断着整个通信市场,资费水平依旧难以撼动。“很多人数年前的手机月消费在四五十元,现在虽说用上了3G技术,服务质量提高了,但月消费百元往上已属平常。”在一些消费者眼中,通信运营商降低资费“难有自觉行为”。“之前从IP话吧打电话,费用只是普通长途的十分之一,但当时运营商曾禁止IP电话落地,导致IP话吧多为地下经营。”有业内人士透露,感觉是直到手机QQ、微信等产品出现了爆炸式发展,运营商才真正认识到靠抵制、限制其他公司开拓服务市场是无法挽回大局的,适应市场才是行业盈利的出路。

利好

“价格杀手”跻身虚拟运营商阵营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虚拟运营商的执照出现,将为市民的通信消费带来数重利好。

首先,虚拟运营商直接租用基础电信运营商的通信网络资源,降低了进入市场的资金门槛,使得更多民营资本甚至外资有条件进入中国通信市场。“这不仅会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市场竞争也会促进电信服务市场完善,并降低资费。”通信行业分析人士称,有些地方不时爆出运营商强制更改客户资费,违规给客户定制增值信息服务,通信服务质量差、投诉不处理等情况,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这种情形将有望改观。

此外,由于通信资源是虚拟运营商从基础运营商批发而来,用户的使用费用就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金桥称,虚拟运营商相比基础运营商有着轻资产、无包袱的优点,因此未来有一定资费下调空间。虚拟运营商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易则指出,虚拟运营商中有京东、阿里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他们往往喜欢扮演“价格杀手”的角色,未来不排除互联网出身的虚拟运营商采取“跳楼价”、“倒贴价”来争夺用户。

未来

双方合作模式待定

通信行业人士表示,在目前虚拟运营商与基础运营商之间的合作模式待定情况下,消费者对于他们有可能带来的价格利好和创新服务,可能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分析认为,我国前期出现的虚拟运营商主要还是作为基础运营商的分销渠道,经营代理业务。而互联网大发展的今天,传统通信业务急速萎缩,虚拟运营商和基础运营商之间的价格战也将日益激烈。虚拟运营商要长时间生存、发展,除了转售业务,还需要拓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不但要做好基础通信服务和IDC服务,还要更多发展增值信息服务,定制化服务。”通信行业人士分析,国家也需在这些领域尽早放开政策,扶植、保障虚拟运营商“开花结果”,企业自身若想发展长远,也应明确定位及积聚整合创新能力。

对于我国虚拟运营商市场的未来,有分析者指出,在基础运营商夹缝中生存的虚拟运营商未来很可能会诞生少数巨头,大部分企业将出局。部分虚拟运营商企业在特定细分市场做大后,也可能被三大运营商收购,或者以后者入股企业的方式开展深入合作。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相关新闻

虚拟运营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短期可行:

一个手机号可用不同网络

很多人都遇过在某个地点手机没信号,但另一家运营商信号却很好的情况,虚拟运营商就可融合多个网络资源,为客户提供动态的最优网络服务。也就是说,用户可使用新的170号段号码,只要SIM卡和手机终端支持,170号段可使用任意的通信网络。

更灵活的资费 打破地域限制

虚拟运营商可制定更灵活的资费政策,客户可根据实际需要动态调整套餐组合;未使用的通话时长或流量包可自由转让等,用户不必再为该选择什么套餐才不浪费而纠结。

虚拟运营商可打破地域限制,在全国多个地点(甚至包括国外)进行网络接入,用户也不用再担心长途、漫游费,也可在全国各地缴纳费用、订购业务。

长期可行:

有线网络-宽带与数据服务

家庭宽带、办公网络也将有新的服务商可选择,甚至可实现动态的网络跳转。

无线热点-社区网络服务

虚拟运营商可建设社区无线热点,为公众客户提供有偿、无偿的网络服务。而虚拟运营商从附带的广告、信息推送等方面获得收益。

数据业务运营

通信业务逐渐从电路语音通话转移到IP数据网络的数据通信是必然,虚拟运营商未来最大的业务主体应是数据产品服务,补充基础运营商的不足。例如:微信、视频通话、移动直播、监控监测、数据云端存储等等方面。

虚拟集团业务

虚拟运营商可实现跨地域集团网服务。如某公司在国内外的办事处和人员之间有通话、通信等需求,虚拟运营商可实现如同在一个办公楼内使用局域网一般便捷便宜。

相关新闻

中国电信允许虚拟运营商自主定价

记者从中国电信集团获悉,中国电信将允许虚拟运营商自主制定和调整电信资费,并允许其正式运营后,根据市场情况经过双方协商后下调资费水平。多数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电信此举将为虚拟运营商自定资费松绑,电信资费大战将不可避免。(新华视点)

多家银行回应房地产贷款

没有停贷 严控风险

针对市场传闻多家银行停办房地产贷款,新华社记者26日得到涉及传闻的多家银行正式回复,均表示房地产信贷政策没有变化。记者同时了解到,银行针对房地产贷款更加审慎,防控风险继续成为监管部门和银行的关注重点。

多家银行表示未停贷

兴业银行近日发布公告称:3月底前出台新的房地产授信业务管理政策。在此之前,暂缓办理部分房地产新增授信业务,停办房地产夹层融资业务。

兴业银行停止办理房地产融资业务的传闻,一度诱发了市场对银行业暂停房地产贷款的恐慌。

中金公司认为,目前只是个别银行(兴业银行)的个别部门(企业金融条线)对房地产融资个别产品(房地产夹层融资和房地产供应链融资)的收缩,银行并没有全面收紧对房地产的信贷政策。

多家银行总行也向记者确认“未停贷”。交通银行主管新闻发布的负责人表示,近期从未下发暂停所有房地产贷款项目的通知文件。工、农、中、建行四大商业银行也均回应称:房地产信贷政策没有变化。其中,农行表示,未停止发放房地产贷款,并已关注到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风险,将根据市场变动情况采取有保有压的房地产信贷政策。

招商、民生、中信、光大银行同样表示:房贷业务一直正常开展,没有下发过额度收紧和暂停办理的通知,也没有停办房地产融资业务。

各行房地产信贷占比不同

“房地产信贷相对来说是比较好的行业信贷,有房子,跑不掉,是可靠的抵押物。因此,不会停止房地产贷款。”一位大型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说,除了抵押较好外,相关利率也由银行掌握主动权,授信收益相对较好,尤其一、二线城市风险可控。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目前各家银行的开发贷款占比不同,有占比较高的可能在新时期内考虑降低占比,因此收紧了开发贷。“但也有银行占比本就不多,像交通银行开发贷近年来一直低于7%,因此今年开发贷总量很可能和往年持平。”

事实上,一些银行在监管政策相应加强和注重风险防控的背景下,近年来更加审慎地对待房地产领域的信贷投放,逐步收缩这一领域的信贷投放。一些银行对房地产行业继续实行总量控制和名单制管理。

“总行对于房地产信贷从未下过相关文件,但是对部分分行存在个别窗口指导,这是正常的经营行为。”一位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月份信贷投放集中度高,有的达到30%。总行为防范风险而对一些地区分行予以了提示。

开发贷款和按揭风险可控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风险可控。但是,防控房地产贷款风险,继续成为监管部门和银行的关注重点。

中国银监会年初明确2014年银行业监管工作重点时强调,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隐患。严控房地产贷款风险,高度关注重点企业,继续强化“名单制”管理,防范个别企业资金链断裂可能产生的风险传染。

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表示,兴业银行停办房地产夹层融资,并不能视为房地产即将崩盘的信号,也不能说银行房地产风险要爆发。

“目前房价不具备大涨大跌的基础,特别是一、二线城市狂跌的可能性小。”赵庆明说,近年来,银行业对房地产开发贷的政策一向较为审慎,不少银行一直在减少存量,因此对房地产风险判断较为中性。

“银行整体开发贷占比不高,即便出现问题也不大可能形成系统性风险。”连平认为,今年房价走势分化明显,部分城市和地区的风险加快暴露,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或表现为局部风险。银行对房地产贷款应关注重点区域、关注重点企业,防范和化解相关风险隐患。(新华社)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