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深度 > 人物报道 > 正文

迁西县汉儿庄乡脑峪村退休教师于稳大山深处育桃李

来源: 环渤海财经网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大山深处育桃李——记迁西县汉儿庄乡脑峪村退休教师于稳


站在盘山路旁,回望村庄,于稳的心里装的是学生,更是整个村子的未来

环渤海财经网讯(记者贺一鸣  通讯员李富强李腾飞撰稿摄影)  他是一名已退休教师,却用那副残病身躯承担起乡亲们的期盼,坚守三尺讲台;

他自谦没有什么事迹,却把孩子们的成长时刻装在心里,用爱滋润每一片心田;

他总是刻意回避镜头,却给大山里的孩子插上腾飞的翅膀,教其翱翔精彩的神州……

他就是迁西县汉儿庄乡脑峪村的于稳。


虽然简单,但也布置温馨的教室里,于稳教学总是一丝不苟

“没人干,我干。”

于稳是土生土长的脑峪村人,这个村子深处迁西县北部大山里,是一个只有200多口人,1990年才通电的小山村。

由于群山环绕,交通极为不便,于稳的妻子宋瑞双回想起刚刚嫁入村中时的情景,“那时进出脑峪,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到距离最近的叉沟村,也要走8里盘山路,绕过86道弯儿!”

因为闭塞,上世纪70年代初,公社里先后分派来的几位教师因无法适应脑峪村艰苦恶劣的环境,没上几天课,就一个个悄无声息地走了。此时,19岁的于稳初中毕业回到了村里,看着20几个孩子乱哄哄地挤在教室里,听着学生家长们的抱怨,他深知在这闭塞的大山里,没有文化比贫穷更可怕。于是,他毅然决然担起了教学的任务。

当时,教室的墙是用泥抹的,门是用几块旧木板钉的,纸糊的窗户已多处破裂,房顶有几处能看到天儿……村里20几个学生来自五个年级,这五个年级的10多门课程,全要由他一人来教。

为了尽快适应这种大复式班教学,于稳任教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就赶到附近小学,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很快掌握了这种班教学后,工作渐渐步入正轨。他白天守在学校,晚上点起油灯,在家里认真批改作业、精心备课,每天都工作到深夜。

走在家与学校的路上,于稳总爱抚摸比他还年长的栗树,或许他的执著与坚守总能与大树心灵相通

“我走了,孩子咋办?”

那间破旧的教室,如今已不见踪影。但当年曾在那里上课的学生,现年57岁的村党支部书记于荣却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那间教室夏天漏雨,冬天透风。因为教室坐落在村子最低处,一到夏天就有泉水冒出。这时,于老师就在教室里挖出一条小水沟,把泉水引到外边。一年里,教室里至少有8个多月是阴冷潮湿的。”

极度恶劣的教学环境,让于稳体会到了教学的艰辛,同时也给他留下了终身印记。1976年,他患上了风湿性脊椎炎。

对于最初的腰、腿疼痛,于稳没有在意,认为挺一挺就过去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疼痛不仅没有减轻,他的背也渐渐痛得无法直起。新婚的妻子看着他痛苦的表情,看着他魁梧的身躯渐渐弯了下去,多次劝他去县里的医院看看,但都被他一句“我去了,村里孩子咋办?”回绝了。
 


课堂上,指导学生更是耳提面命

尽管痛苦异常,于稳却没有因此耽误过学生一节课。

熬到1980年暑假,于稳在妻子的苦劝下来到县人民医院,“这病是风湿性脊椎炎,如果早期治疗的话,背还不至于驼成这样。现在只能用药物控制,但驼下去的背肯定是不能恢复了。”听着医生的诊断,妻子痛哭失声。

41年间,于稳用他全部的心血滋养着山村发展的希望,爱的雨露也浇灌出丰硕的果实——脑峪村近年来考出了10多名大学生,村里没有一个文盲。同时,组织上也对于稳的付出给予了充分肯定,1991年,他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1995年,县教育局在全县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于稳事迹报告会”;1999年9月,《河北教育报》对他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2013年12月,他被评为汉儿庄乡首届“栗乡好人”……

荣誉面前,于稳内心十分不安。他总是刻意地躲避记者的镜头,“我只是尽到了一名教师、一名党员的责任,可组织却给了那么高的荣誉。只要还能干,只要学校需要,我就会义不容辞地干下去!”


“科技进步了,我也不能落伍。”上网学习使于稳增长了许多知识,也给他的生活带来许多乐趣

“这个岁数,还能为乡亲们做点事儿,我高兴!”

2007年,迁西县为优化教师结构,实施了教师提前离岗制度,时年56岁的于稳也在其列,而脑峪小学已是全乡唯一一个复式班教学点,乡内其它学校的教师大都没有复式班教学经验,因为脑峪村位置太偏僻,外地教师也不愿到该校任教。

了解到情况后,于稳主动找到乡教育办领导:“别为难了,还是我干吧,反正现在我也没有到退休年龄。”

于是,那间不宽敞但却明亮整洁的教室里,又传来了于稳那略带沙哑,却浑厚有力的诵读声。

2012年,年满60周岁的于稳正式办了退休手续。第二年初,脑峪小学也将并入寄宿制的孟子岭小学。可是,由脑峪村到孟子岭小学,要走16里盘山公路。对于可以住宿的一至六年级学生的家长来说,一周接送一次,并不十分困难。但对于那些无法寄宿的幼儿班学生的家长,每天都要往返32里山路接送孩子,可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儿。更让家长们担忧的是,如果遇到雨雪天气,公路根本无法通行。

饱受奔波之苦的家长们不约而同地找到村支书于荣,强烈要村里保留幼儿班。在于荣为找代课教师犯难的时候,乡亲们又把目光投向了于稳。没等于荣开口,于稳又一次主动担起了这副担子。于荣感慨地说:“我是不忍心再让你受累啊!”于稳说:“这个岁数,还能为乡亲们再做些有意义的事儿,我高兴!”

听说于老师还继续教学生,那些一年级学生的家长也要求让孩子回村上学。于是,那个村民们熟悉的佝偻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了校园里,一个由幼儿班和一年级学生组成的,只有12名学生的新的复式班又开班了。

群山之间,听着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看着栗林掩映下的脑峪村蓬勃兴起,于稳那佝偻的身体,恰似一弯拱桥,架起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心灵之路。


多年来,为了让丈夫安心教课,于稳妻子早已习惯一个人收拾院子,但也干干净净,整洁有序


回到家中,给老伴儿做饭打打下手是于稳回报妻子支持的最质朴方式


放学了,于稳担心孩子们在山路上出现危险,总是像“鸡妈妈”那样护着学生回家


于稳的大女儿于合娟在闲暇时,也时常来教室帮父亲辅导学生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