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很令人振奋,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一步步落到实处”,“协同发展并不是简单的A+B,而是要有机地融合”,昨日下午,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首场小组讨论会场,“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了委员们频繁提到的热词。他们殷切地期待着这一历史机 遇,也理性分析河北的优势、劣势,为河北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产业对接
正在商讨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划
“京津冀在资源、项目、投资等方面过度竞争,导致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互补性不强”,省民盟在集体提案《京津冀区域产业对接及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中指出,当前京津冀已经在港口建设、汽车、电子、高科技研发等方面形成内部竞争,产业结构的趋同使得京津冀各城市之间无法形成合理充分的产业链条,产业对接存在着同质化问题。同时,河北与京津两市的发展差距已很突出,产业对接的断带已经出现。
为了避免区域内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三地正在商讨区域经济一体化规划,但在有相同产业的情况下都希望自己的投资能实现最大效益,为此争论不休。
另外,天津和河北都面临着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机会,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天津的吸引力比河北大,河北在参与合作过程中优势不突出,将进一步加剧河北吸纳产业的落后状态。
构建基于三地比较优势的产业链
省民盟认为,必须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只顾自己发展的做法,以统一、有序、互利、共赢的原则规范区域内各省市发展规划的关系,促进域内经济均衡、协调发展,形成核心城市和外围区域互相支持的发展关系,保持整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各地区应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构建合理的产业链,以加快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北京应充分发挥首都优势,发展具有更高层次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信息产业、“总部经济”;天津应利用其天然的港口优势,着力发展制造业、物流业、海洋经济等;河北坚持发展自己的基础产业,充分接收京津的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河北的产业链条应以电子信息产业链、汽车产业链、装备制造产业链、冶金产业链、石油化工产业链等为重点。
针对北京需求,主动对接
民建河北省委在《关于我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几点建议》的集体提案中指出,我省要以主动服务为对接手段、实现借力发展之目的。
针对北京发展空间需求,主动做首都第二空间。在陆地,科学绘制城市功能疏解、产城融合的卫星城地图,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领域与北京深化合作;在海岸,与北京共建港口、码头,借助北京优势“向海发展”;在空域,推动与京津通用航空领域合作,发展通用航空器制造、通用航空旅游等朝阳产业。
针对北京资源环境需求,主动做首都生态屏障。争取将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列入国家生态经济特区,支持三市创建“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试验区”。
针对建设科技北京需求,主动做首都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河北可以采取共建共享方式,规划建设针对北京科研成果、创新成果、创意成果的转化基地,省内各类开发区与之主动对接。
关键词:交通一体化
打通“断头路”,实现公交“一卡通”
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政协委员杨伟坤提交了《以协同理念助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建议》的提案。他说,目前疏解北京过境交通的首都地区环线尚未建成,京昆、京台、京秦等6条与京津连接的高速公路还未全部打通;我省与北京连接的普通干线公路还存在8条断头路和13条瓶颈路,与天津连接的普通干线公路还存在两条断头路和9条瓶颈路。“在整个交通一体化规划中,打通断头路是投入最少、见效最快的”,杨伟坤建议谋划成立跨省市的交通投融资主体,由其统一规划、统一向金融机构洽谈融资、统一工程建设,率先解决跨省“断头路”问题。
杨伟坤还提出,按照《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总体规划》三地最终将实现公交“一卡通”,但目前河北省内各城市还没有实现“一卡通”。建议先挑选与京津人员往来量较大的保定、廊坊、石家庄三地试点公交“一卡通”,测试系统的稳定性与便利性,为将来京津冀三地公交“一卡通”打下基础。
关键词:大气治理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针对京津冀区域的重度大气污染,省民盟提交《加强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建议》的集体提案,建议三地开展区域联动,在社会成本最小化、减排责任公平化、控制标准一体化、发展权益均等化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区域综合防治机制,实现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
尽早设计、实施京津冀大气环境跨部门监测网建设方案,建立环保与气象部门联合共建大气环境监测网与数据共享平台;逐步建立并完善环首都区域大气环境综合观测体系。在空间上合理布点,构建监测网络,并利用激光遥感技术实现立体观测,结合气象数据,摸清污染物产生、反应和消解的区域特性与输送扩散的通道,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大气环境质量预测模型,提升京津冀大气污染预警与调控能力。
在监测常规参数的基础上,加快开展PM2.5前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和PM2.5成分(如重金属、有机无机碳等)的实时测量和分析,从而快速并准确地判断污染物的来源和比例,为关停减排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软件模拟减排,估算决策效果和经济成本。
关键词:旅游
构建京津冀旅游产业一体化
省民盟建议,京津冀三地联合,将景点、购物、旅店、饭店、娱乐、交通等统一起来,打造京津冀旅游精品线路。并采用景点、行程、标准统一的经营模式,使旅游服务形成系统化、制度化、日常化,充分吸引外来游客,充分保证游客的利益。
在做大做强长城旅游、皇家文化游、红色游等京津冀传统项目外,还要开发新兴旅游项目,促进京津冀旅游产业大发展。发展农村生态游,建议举办发现河北最美乡村评选活动,打造几个全国知名的农村旅游品牌。提高旅游品牌内涵,把当地的民间节庆习俗、民间技艺、民间工艺品、民间戏曲歌舞等融入到旅游中去,积极向游客展示和让游客参与,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特色。
关键词:文化高地
打造京津冀文化产业高地
民进河北省委的集体提案《关于打造京津冀文化产业高地的建议》指出,要努力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
建议规划筹建京津冀文化产业示范区,在文化产业项目的体制创新、对外交流、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国家级演出资源、演出团体和相关项目对接形成持久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出台“文化扶持资金+贷款担保+风险投资+财税返还+房屋补贴”的扶持政策,对新兴和创新型文化产业项目实行低息或贴息贷款;各级财政可安排一定的政策性贷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关键词:人口转移
降低生活成本吸引人口转移
“河北要想吸引高新技术和人才,顺利地实现产业承接,就要为来河北工作和生活的人,在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生活等方面提供低成本和更便捷的服务”,民建河北省委提交了集体提案《我省应降低生活成本,吸引人口转移的建议》,建议河北降低有线数字电视、公交乘车、电和天然气价格,降低居民生活成本;同时全面核查居民生活方面与京津存在的差异,加快对接步伐,为吸引京津产业和人口向我省转移创造有利条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