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没人会同意“免费午餐”,估计也不会同意有一个“免费教堂”。
网络上流传着一系列的“外国免费论”。比如外国的高速公路是免费的,中国是收费的;外国的医疗保健是免费的,中国是收费的;外国的教育是免费的,中国是收费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似是而非的文章到处流传,很让一些中国屌丝愤愤不平。觉得外国月亮不是更加圆,就是更加亮。
最近,有朋友转发了一篇文章说:外国的教堂也是免费的,中国的寺庙却都是高门票,有些寺庙据说还是上市公司的业务板块。于是,文章直接得出结论:“西方人进教堂是为了忏悔,中国人进庙是为了贿赂。进教堂的是免费听布道,忏悔自己的灵魂,听劝导与教诲;而进寺庙的则是花钱烧香求佛求签,寻求保佑,乞求平安、发财、升官、交好运。前者是灵魂的沟通与升华,净化心灵;后者则用金钱图谋更多的好处与利益。”
听上去西方人好高大上,中国人好矮矬穷。事实是这样的吗?
经济学家没人会同意“免费午餐”,估计也不会同意有一个“免费教堂”。
我在德国念书时,课余去过阿尔卡特公司打工。这是正规公司,所以他们也为我的一点点工资照章纳税,记得公司财务人员为我填写个人信息的时候特意问道:“您信仰基督教吗?“
——好奇怪啊,你一个电子公司的财务人员问宗教信仰问题作甚?要知道,一般来讲,德国人不太问别人的政治态度,宗教信仰和收入年龄,这些被认为是个人隐私。
看我狐疑,他连忙解释:我们德国的税收中有一个“教堂税”,如果你不信教,那就不会扣除这个税。原来是这样!到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科隆大教堂那巍峨雄伟的哥特式尖顶,原来都是纳税人缴税建起来的,虽然我进教堂并不需要买门票,但是教堂依旧不可能是一个免费的产品。无非是由广大信徒按照税收的形式供养了而已。同理,德国免费的高速公路也一样,不可能是真正免费的,无非是纳税人缴税供养而已。
由此看来,问题并不在于高大上的免费和矮矬穷的收费,而是以什么样的形式收费?
德国这样的收费方式是全民(教堂是全教民)缴费,而中国的收费方式是使用者付费。每一个缴费方式都有它的历史原因,我才疏学浅,没有能力对宗教历史,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等等一一研究。只是从经济学角度看,对于德国这样全民信教的社会来讲,如果每个教堂门口设一个收费站,收费成本相当高,而且也不见得能够比全民征税多收多少钱。这和经济学上认为的马路为什么是公共产品道理是一样的。
但是中国不一样。中国人基本不信教,大部分人去寺庙,除了拍照片,就是像那篇文章讲的,“贿赂”菩萨得个很世俗的功名。所以,使用者付费的模式既能减轻真正教民的负担,还能更加有效率地征收建寺庙的费用。
其实在中国,你是真的佛教徒也是可以得到一张身份卡,自由进出寺庙的。只不过该作者不是佛教徒,不知道而已。
其实在德国,教堂门口往往很显眼地摆放着捐款箱。这和中国的寺庙也很类似。只不过该作者作为游客,或许只顾拍照片,没有注意到而已。
那么还是会有人问:教堂这样的收费方式不是有利于我们非教徒和游客吗?中国这样的收费方式不是在阻碍着我们参拜菩萨信仰佛教吗?从这个角度看,人家的确好大方,很上档次的嘛。关于这个问题,值得再写一篇文章。容我这里卖个关子,休息一下。
(作者系德国波恩大学经济学博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