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财经观察 > 正文

谁是被董明珠和张瑞敏视为最大的对手?

来源: 商界洞见 燕秋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国人皆知美的,却不识方洪波。而每一个进入美的集团的人,都听说过一个内刊小编如何被创始人赏识,然后以“坐火箭速度成为掌舵人”的故事,这是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的故事。

1

1992年,25岁的安徽小伙方洪波拉着个行李箱,在人潮涌动的广州火车站,花5块钱,坐上了去佛山市北滘镇的大巴车。

那时,他刚辞掉了在湖北一家国有汽车厂的“铁饭碗”,大学毕业后,他在那个厂子已度过5年。“20岁就可以看到50岁的影子,最大可能当到处长。”

现在,他不想再这样下去。

他的脚踏上这陌生地域,最直接的原因是他看到了那篇著名的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那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要到改革开放最热的土地去。

他出生在安徽枞阳,祖祖辈辈是农民,可他从小聪明酷爱文字文学,从初二跳级到高中。在高考录取率只有10%的时代,他考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到了佛山北滘镇,办好入职手续,他成为这家电风扇工厂企业内刊《美的报》的编辑。

头几年,他给自己在报上起了笔名叫“二水”,工作日常就是看稿子,编辑稿子,给领导写讲话稿和总结报告。这段时间他耳濡目染,也学会以老板思维、全局观念看待企业和市场。

在一次出差随行中,他向美的创始人何享健说起自己工作中的所思所想,以及对美的未来发展的不同看法。他的胆略和见地,得到这位创始人的赏识。

“何方配”的君臣之谊自此开启。

1995年,何享健让他从广告科科长做起。方洪波上任不久,即请来刚拍完《霸王别姬》红透半边天的巩俐做代言,不便宜,要100万元的代言费。

可是美的这个小乡镇企业却因此声名大噪,产品销量大增。

2

别看他外表斯斯文文,好像个百无一用的书生。但文人的倔强与坚毅有时更甚。

1997年前后,亚洲金融危机在酝酿发酵,美的因反应迟钝造成大量库存,一度被传效益不佳会被收购。

方洪波临危受命,被钦点为美的空调事业部国内营销公司总经理。

上任伊始,他发现美的在各个区域的销售经理95%都是顺德人,其中不乏“皇亲国戚”。裙带关系在这家乡镇企业司空见惯,“坐享其成”的风气直接影响到销售。

他决定重建销售体系,把30多位大区营销经理扫地出门,再到全国各大学招聘应届毕业生。然后亲自面试、培训,这支近300人的年轻“小虎队”日后追随他开疆拓土。

这一“大换血”的过程如今轻描淡写,在当时可是砸人饭碗,伤筋动骨的事。一时间“他个外人凭什么”的指责声音四起,方洪波却仍然手起刀落,雷厉风行。

这背后,自然是离不开何享健的“保驾护航”。每次方洪波压力大向何享健汇报时,后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做你认为正确的事。

权威就是这样形成的。

3

何享健一直在悉心培养方洪波。

这位睿智的老人比方洪波大25岁,就在方洪波出生的1967年,何享健正筹划带着23位“吃不饱饭”的村民集资5000元创业。他们做过塑料瓶盖、皮球、刹车阀、发电机,到1980年专干电风扇,1984年涉足空调。

1997年前后,何享健已意识到内部管理体制的僵化落后,正是需要用人之际,他发现了方洪波这颗好苗子。

事实上,他不止培养了方洪波这一个职业经理人。但方绝对是他最看重的一个。

为给方的“继位”扫清障碍,在一次创业元老座谈会上,何享健指着一台电脑说:“谁能使用这台电脑,我立即提他一级,否则……”在座的元老们面面相觑,没有言语。

这样几次“杯酒释兵权”后,以方洪波为代表,美的内部大批年轻有为的职业经理人崛起。

2008年2月,美的以16.8亿元受让无锡国联手中24.01%的小天鹅股权,交易前夕方洪波给何享健打电话请示,答复仅两个字:“你定!”

两人的关系亦师亦友,方洪波自己说话比较直,在改革过程中,经常与其他人发生冲突、争论。何享健常在关键时候点醒他,让他多用大局和未来眼光看待事物。

“这么多年,他不用说话,我从眼神、表情都能读出很多东西来。”方洪波曾这样形容他们的关系。

2009年8月,方洪波出任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2012年8月25日,何享健正式将美的集团董事长之位交付方洪波。

2013年,美的集团整体上市,方洪波等职业经理人因共同持股约11.27%“组团”成为亿万富翁,这一开始就在何享健的设想之内。

没有“传位”给下一代,而是将一手打下的千亿家电帝国交给一帮“外人”掌管,自己和儿子何剑锋反而不再参与公司的决策与治理,何享健的眼界与胸襟实非一般的企业家能比。

对方洪波这位坐着“火箭”升上来的接班人,外界有诸多不解。何享健曾对这一问题有所回应,一口气列举了方洪波十几个优点,其中高素养、爱学习、执行力强是高频词。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在2012年的接班大会上,面对众多何享健和高管,方洪波感激地说。

4

2010年,美的新大楼落成。著名的“劳伦斯魔咒”却再一次应验:大厦建成之际,经济衰退之时。

当时美的看上去一派繁荣景象:美的集团的整体年经营规模突破千亿,当时志得意满的何享健提出“再造一个美的”的大胆计划——到2015年将销售收入扩大一倍至2000亿元。

他们还专门耗费千万元打造了一台歌舞晚会,十几位省市级干部、各路大牌明星纷纷到场,鲜花、彩带、掌声祝贺美的成就。

这样的盛世下却暗藏着危机:

2010年前中国的家电行业靠着大规模和低成本,在国内国际市场高歌猛进。但金融危机影响过后,随着消费升级市场洗牌,这样的好日子到头了……

2011年年中,美的的财务数字出现三年来首次下滑,除冰箱以外的所有产品均呈现利润的下降。

方洪波正式执掌的2012年正是转型最危险的时期:美的集团营收1026.51亿元,同比下降近27%;净利润34.77亿元,同比下降6.25%。

“慢慢瓦解,顷刻崩塌。”那段时间,他虽充满焦虑与压力,但下属从不见他表露情绪,很少人知道他其实曾跑去请教马云该如何实现转型。

“能不能转,就看你董事长,看你的决心。”当时,马云这样回答他。

征战商界多年,他们都知道每次转型最大的阻力都是人。

5

“走老路,永远到达不了新地方。”那段时间,他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壮士断腕。

他再次展现出一如10余年前的决绝与魄力。

仅用半年时间,将美的原有的产品型号砍掉了7000个,停止30余个产品平台的运行,几乎将非家电业务全部关闭,专注在白电板块;

坚决放弃低端无利的产品,关闭了10多个工业园区和制造基地,变卖7000亩厂房用地及工厂设备;

面对钱投哪的质疑,坚决把几乎所有资金投入到研发和创新领域,大量聘请国内外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购买最先进的测试设备和软件平台;

精兵简政,推动了大规模裁员。2011年,美的员工总数接近20万人,仅一年时间,共计裁员7万人;裁员过程中,他的“冷酷无情”“铁面无私”被广泛传知。

对美的进行组织和文化的再造。在美的集团大楼,高管们曾经拥有一部专用电梯,普通员工不能进入和搭乘。方洪波在掌权之后取消了这项特权。

他还将集团原来300多间高管独立办公室削减至不足30间,高管们的“小食堂”也被一并取消……

“改掉一万个细节,整个组织的文化或许才能改善。”

他自己也一直这样做。平时与普通员工一样在食堂吃工作餐,出差有时连秘书都没带,自己订机票订酒店。

收缩战线、大规模裁员、增速放缓……一段时间,经历转型阵痛的美的股价下跌,最艰难时,整体开工率均值不足50%,营收大幅下滑,唱衰方洪波的声音骤起。

事实上,在这一系列的举措背后,是他为美的确定的“产品领先、效率驱动、全球经营”的变革方向。

“这就像开一辆车在高速公路上,要维持120公里的速度,不能刹车,这个时候还准备提速到150公里,突然别人告诉你这条高速公路快要到尽头了,你要赶紧找到另外一条高速公路。”

要带领一家有着乡镇基因的企业,迈向世界大舞台,这些口号说起来简单,个中阻力、压力之大却只有孤身一人的改革者知道。

6

中国家电行业盛产企业家“网红”。

前有海尔的张瑞敏怒砸冰箱,后有“铁娘子”格力董明珠豪赌10个亿。前者一生都在高喊打破旧思维拥抱全世界;后者激进高调,大有“挡我者死”的气势,好像时刻准备在赌桌上一把show hand。

比起他们,永远一副黑框眼镜,一身考究黑西装,一张不苟言笑的脸的方洪波显得黯淡无光。他甚少接受采访,上台讲话次数不多,在美的大本营顺德,当地人都识得何享健,却许多不知方洪波才是当今美的掌舵人。

他不像张瑞敏一样以“管理大师”闻名,却总有形式大于内容之感,也不像董明珠爱造车造手机搞“多元化”却暂时啥都没搞出来。

只专注做家电的方洪波,只让美的成为中国三大家电巨头中,业绩最靓丽的那个。

在三大家电巨头中,美的几乎是最先向技术创新转型,并获得最好成效的。截至2017年7月4日,美的集团市值2705.84亿。

近年,方洪波先后收购了日本家电巨头东芝公司的白电业务、意大利中央空调制造商Clivet 80%的股份。最重要的一笔是美的收购了德国工业王冠上的一颗宝珠——库卡。该公司从事机器人制造,被认为是德国“工业4.0”的领军者。

2016年,美的集团营收实现1598.4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海外营收占比约50%,可见“成为全球化公司”并非空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46.84亿元,同比增长16%。(2016年,青岛海尔全年营收1190.66亿元,格力电器则为1083.03亿元。)

7

曾有采访方洪波的记者形容他,“骨子里就是个知识分子”。

他熟读《道德经》,喜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喜欢海子的诗歌,他的书架上的《散文》《读书》《随笔》的杂志并非附庸风雅,是真的会看。

虽甚少上台演讲,但是如果上台,他可以脱稿一气呵成讲得头头是道,引经据典。

在美的的年中大会上,方洪波用村上春树的话做结语:“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何方配”一直让他保持低调与隐忍,在每次改革时,他喜怒从不形于色,务实的作风比广东人还“广东人”。

“我当年考上大学,扁担挑着被子和书本离开村口的时候,那么多村民赶来送我。我想那一刻我的心是纯净的,可以接纳全世界。”

“大学我读的是历史,中国历史几乎是由一连串成功者铸就的历史,这使我很难让自己在平凡人中归位。”

………………………

方洪波的故事讲到此,不禁让人想起同样“不甘平凡”的贾跃亭,烧掉百亿千亿,如今只留下一阵狂热后的虚无。

或许,中国商界缺的从来不是举着梦想旗帜,高呼改变世界的幻想家,而是如方洪波一般同样想做书写历史的胜利者,却仍能一步一个脚印,保持务实专注的实干家。

责任编辑:郝杰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