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工商联调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省中小企业人工成本平均上涨20%,但一些附加值低、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缺口依然为15%至20%。图为河北省容城县一家服装厂的工人在制作服装。 范国辉/摄
编者按 “大量招募35至50岁识字工人”——日前,世界500强的伟创立公司在深圳贴出了如此低的招工广告,让用工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中小企业“用工荒”、“招工难”并不是一个陌生的现象。在当前劳动力成本上升、产业转移速度加快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用工荒”程度如何?原因何在?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了何种影响?中小企业又该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个难题?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赴广东、福建等地进行了全面调研,并采访了相关专家和企业界人士。
“确实难,但已经习惯了”
“还是难啊!没有太大变化,基本跟往年一样。”中山市溢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关连表示,每年农历春节前都是企业最忙、用工最缺的时候。按惯例,企业都要在春节前两个月左右给工人加一轮工资,“一是奖励员工最近确实辛苦,二是鼓励员工多留几天,多赚点过节费;三是为吸引工人节后再来。”
圣诞、元旦和春节三节联动,是传统的消费旺季,也是企业订单最多的时候。“而今年的农历春节又比去年提早了12天,确实有一部分工人提前返乡。”珠海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部林小姐说,但用工难的企业一般属于低端劳动密集型行业,这些企业在今年的经营效益不如意,用工需求也大幅缩水。“今年底,珠海企业用工形势趋缓,用工需求不急迫,缺口量不大,没有去年那么紧张。”林小姐说,“像伟创立这样突然大量招人,可能有临时大量生产需求。”
更与2010年时不同的是,沿海用工难已经延续了一年,中小企业已经早有准备,所以反映不是太强烈。“全年都缺,我们已经习惯了。”陈关连补充说。
“用工难、用工贵”已经明显影响了沿海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深圳市70%以上的中小企业对工人“难招难留”反映强烈。东莞市劳动保障部门的调查显示,有48.93%的中小企业劳动力缺口在10%以上。
劳动力短缺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影响尤为明显。在福建长乐的针织印染基地,当地中小企业主无一例外喊招工难。“你看到我们厂还在生产,但我告诉你,我现在一个月要赔500万。因为要留住这些工人啊!”长乐正隆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枫感慨,“如果现在停产,来年可能就再也开不了了。”这样的“低谷”,陈枫预计还得熬半年。
为挽留熟练工人,企业竞相提高工人待遇,造成了一定的成本压力。据了解,长乐一线织工的待遇今年提高了20%至30%,工资从2000元到5000元,平均达3000元左右,基本上得包吃住才能挽留得住。
“用工荒”事出有因
2010年是用工难的真正开始,大家有一个疑问:为什么经济高速发展时用工不难,而减了点速后,却反倒难了呢?客观来看,难题背后事出有因。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在内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因为自身经营,解聘了一大批工人,造成许多工人返乡后,转年就不再回到沿海,这样造成了沿海劳动力整体数量的下降。所以当2010年经济开始复苏时,企业开始出现“用工荒”。
但从本报陕西、四川调研来看,传统劳动力输出大省今年的劳动力成本有所上涨,但不存在用工难的问题。调研情况表明,大量劳动力是留在当地没有转出来。
在长乐德盛染织有限公司,来自江西的织工刘红霞道出了打工者的心声,“现在的老板好,包吃住,基本能拿3000元,加班能拿四五千。”“但再干一两年也就不来了,当地生活成本太高,我们很难扎下根,最终都是要回去。”
从长远来看,沿海劳动力紧缺将会是一个长期趋势。如果说60后、70后一代的打工者还揣着一个淘金梦的话,现在80后的打工者基本上已经梦碎了。高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进城打工的比较效益正在下降。
在安徽合肥肥西县,以同德制衣为龙头的现代化服装产业集群正在崛起。“我们在上海仅保留了销售和设计部门,生产和加工已全部搬到了家乡,每个镇建一个厂已经建了6个了。”同德制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同山介绍说,“我们的工人全部在当地招,员工们在家门口就业,一个月就能收入两三千元。”
一个更严峻的事实是,支撑沿海经济粗放发展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确认了我国已经越过了从劳动力过剩向短缺转折的“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窗口期即将关闭。
职业教育的缺位也是目前中小企业用工难的主因之一。“缺工已成常态化,主要原因是岗位对接率不高,新生代外来工对岗位的期望和要求比较高,而企业希望年轻的求职者不仅要有学历,还需要有技能。”陈枫表示,结构性缺工是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缺的是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工人。
法律在劳资关系上缺乏对企业利益的有效保护,也是广大中小企业主叫苦的原因之一。目前,企业对员工培训成本和风险居高不下,造成企业倾向于挖人而不愿意自己培养。东莞华强制冷设备厂的企业主顾建强感慨,企业现在不敢招新人。因为对职工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新员工一般要培训1到2年才能上岗,人均花费近5万元,而培训出来的员工却经常被挖走,企业对员工没有任何约束。
是考问企业内力的时候了
不少企业反映:以前是企业挑员工,现在倒过来是员工挑企业。虽然企业对用工成本上升反映强烈,但绝对没有到“用工荒”的程度。荒不荒主要看企业思路对不对形势,企业必须有开放和积极的心态吸引人才。
“今年我们企业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待遇,也在不断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员工流失率比较低。同时,企业也在生产技术上升级换代,硬件设备的投入大大减少了对人力的需求,比如原来一个生产车间的工作人员是100人,现在已减少到了50多人。企业只有修炼好‘内功’,才能留住人。”陈枫向记者表示,目前该企业用工缺口才几人。
有些企业已经提前布局,提高职工福利水平。“春节过后,企业招工就非常困难,新员工对企业提供的福利、待遇要求也比较高。”拥有1100名员工的常州洛克电气有限公司今年深受用工缺口影响。为稳定现有员工,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福利措施:投资兴建员工宿舍大楼,提供集体宿舍200套,免费提供中午正餐、下午点心等。
在今年1月份,晋江奥金针织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明权作出决策:在未来5年内拿出企业总股份的20%当做股份,无偿送给每一位员工,算下来每个工人一年大约可以多拿一个月的工资。8月份,丁明权兑现了承诺,奥金的300多名员工都拿到了公司“股改”后的首次分红。这一旨在应对“用工荒”的大胆举措,充分提升了员工的劳动积极性,稳定了人心。
地方政府也积极行动起来,搭建平台对接劳动力供需。福建晋江市提前布局,已经与全国50多个劳动力输出大县签订了劳动力输送合作协议,每年都组织企业去相关县做招工推介。常州市则动用真金白银,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子女就学、廉租住房等相关公共服务,不断完善用工保障体制。
有关专家认为,用工荒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供需之间的结构性不平衡,目前需要加快沿海低端制造业的转型,通过就地改造或向内陆转移的方式,使得劳动力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庄光平 郎冰 李红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