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和外汇局年会陆续召开
金融监管部门异口同声防风险
专家认为,在当前极为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风险意识和危机防范无疑更受关注
在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7日闭幕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和外汇局等五家金融监管机构随即召开了2012年度工作会议。耐人寻味的是,虽然各部门的监管重点不同,但都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
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评估和处置,全力维护金融稳定。银监会提出,紧紧抓住坚守风险底线这个根本。保监会提出,建立健全保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外汇局提出,坚守风险底线,构建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的体制机制。
监管部门的这些表态,契合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在会议中,温家宝总理特别强调“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居安思危”,屡次提及防范、化解风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防范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更被列为今后的工作重点。
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公布的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计划”(FSA P)报告中也提出,中国的金融体系总体强健,但却面临着不断累积的风险。
专家认为,在当前极为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之下,风险意识和危机防范无疑更受关注。外部而言,虽然欧元区解体的可能较小,但欧债问题短期难以根本解决,负面信息仍有可能不断释放,国内金融机构需抵御外部风险输入。内部而言,今年中国经济的运行,可能面临地方融资平台局部性违约、房地产价格泡沫局部破灭、外部需求迅速萎缩及短期资本流动的大幅波动等几大风险。故此,风险防范成为金融监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前金融危机时期,金融监管普遍基于微观审慎原则,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各国提供了一个检视和重塑金融监管体制的契机,宏观审慎监管原则成为主流发展方向。作为中国宏观审慎政策的主导方———人民银行提出,今年合理运用宏观审慎性政策框架,按照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要求,调节好货币信贷供给,保持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央行同时表示,继续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根据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多种政策工具。
央行提出,敏锐观察和跟踪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做好应对预案,切实防范经济金融风险。强化银行、证券、保险业日常风险监测。依法规范开展金融机构稳健性现场评估。继续抓好产融结合型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工作。深入研究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做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准备工作。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2年监管工作会议中强调,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底线。在尚福林部署的2012年银监会重点工作中,第一条就是防控重点风险,守住风险底线。着力提高风险防范的针对性。高度重视潜在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着力加强风险防范的前瞻性。全面布控表外业务风险,着力减小风险的扩散性。
尚福林表示,2012年,银行业及其监管面临的形势是“四个更加”,即经营环境更加复杂,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对银行业服务的要求更加严格,监管任务更加艰巨。银监会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前瞻性,客观评估并提前布防潜在风险。
2012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表示,要重点防范五类风险。一是防范退保风险。制定退保风险应急预案,妥善应对和解决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二是防范资本金不足和偿付能力不达标的风险。强化风险资本监管,要求保险公司对不利情景做好预案,避免偿付能力出现大幅波动。认真研究和摸清行业的资本需求状况,引导公司加强资本管理,鼓励公司适时通过多种渠道补充资本,缓解偿付能力压力。三是防范资产管理的风险。严禁保险资金进入民间借贷。四是防范案件风险。五是防范风险跨境跨行业传递。
建立健全保险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也是2012年保险监管工作的重点之一。项俊波表示,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绝大部分新设公司都是全国性牌照;退出机制缺位,存在差而不倒、乱而不倒的现象,无法实现市场的优胜劣汰。必须把建立健全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和紧迫的工作来抓。明确市场退出的标准和程序,既可以是全国市场的退出,也可以是局部市场的退出;既可以是全面业务的退出,也可以是部分业务的退出。
外汇局也召开了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会议研究部署了2012年外汇管理重点工作,第一点就是坚守风险底线,构建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冲击的体制机制。外汇局强调,要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和管理。同时,外汇局还将加快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循序渐进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培育外汇市场;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外汇储备资产的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每一轮信贷宽松之后的信贷收缩过程中,银行的资产质量都会出现一些不利的变化。未来一段时期我们要持续警惕银行资产质量的变化。而随着房地产调控的继续进行,对于银行房地产贷款的风险也需要持续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