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霍侃 张继伟)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近期连续发表两篇报告,明确地提出,应当把握好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加快资本账户开放。这两份报告引发了多方关注。
4月17日下午,课题组负责人、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接受了财新记者专访。
在约一个小时的采访中,盛松成从理论到实践,从世界上其他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经验教训到中国自身的现实,系统地阐述了他所理解的中国资本账户开放之路。
从盛松成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和突破,其目的都是为了站在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立场上,渐进审慎地推进开放资本账户,并将开放的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财新记者:你为什么认为,当前是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战略机遇期?
盛松成:此次金融危机重创西方金融机构和企业,使西方国家经济衰退、失业增加、财政困难。无论是股市还是企业,总体非常需要资金。当前西方企业的估值水平较低,为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会。
高储蓄、高投资、产能过剩,加上消费水平偏低,是中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中国企业和居民的资金很需要走出去。
截至2010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3172.1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7位,仅占全球存量的1.6%,这与中国经济体的地位是不相符的。
在国内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企业“走出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开放资本账户,拓宽家庭海外投资渠道,可促进家庭财富积累,提高中国消费水平,有利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开放资本账户,也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些都是重要的战略。
财新记者:对于改革的先后次序,不少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应该先完成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再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对此,你怎么看?
盛松成:当前,我国的金融改革开放有四个核心内容: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开放。
在中国理论界影响较大的观点是“先内后外”,即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完成以后,才能搞资本项目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是最后一项。但实际上,人民币国际化现在的进展很快。
“先内后外”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就是蒙代尔的“三角悖论”(即“不可能三角”)和利率平价理论。我们认为这两个理论具有局限性,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
“不可能三角”是指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有效性三者只能选其二。这个理论至少有两个局限性。
其一,资本完全自由流动(或完全管制)、固定汇率制(或浮动汇率制)和货币政策有效(或无效),这“三角”的绝对状态并非常态,实际中往往并不是极端的,而是存在大量中间状态。中国的资本流动和汇率制度就是中间状态,在中间状态下,三者可以有条件成立。
其二,这个理论的实证例子主要是小国,没有充分考虑大国。在小国经济中,一个国家的汇率甚至利率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国际资本流动决定的。而大国经济规模大,其货币政策能对其他国家的政策选择产生较大影响。
例如,当大国收紧货币政策的时候,本币利率上升、国内外利差扩大,其他小国担心资金外流不得不相应提高利率,于是,国内外利差恢复先前水平,不出现资金的异常流动。
现在,中国正朝这个方向发展,逐渐影响世界经济,尽管目前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不会像美国那么大,但是影响也在增强。
利率平价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大国国内资金一般远远多于套利资金,利率和汇率及其变动基本不取决于套利资金的流动,而主要受国内经济金融条件的影响。此外,市场并不总是那样有效,使得利率平价理论未必符合实际情况。
财新记者:如果不存在“先内后外”的次序问题,那么,如何协调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的关系呢?
盛松成: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应该是循序渐进、协调推进、相互促进的关系。
我反复强调协调推进,并不是说让利率、汇率改革停止,来推进资本账户开放,而是强调两条腿一起走路,只有两条腿协调配合才能走得稳、走得快,至于哪条腿先、哪条腿后,或者哪条腿迈得步子大点或小点,都没问题,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僵化理解。
所以,不管是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放,还是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具体的改革措施都应该是成熟一项推进一项,是渐进式的。
财新记者:很多研究者担心,如果资本账户开放步子迈得过快,可能会有大量套利套汇资金冲击国内市场。
盛松成:任何事情都有成本和收益,开放资本账户也一定有风险和成本,但是只要收益大于成本,这件事就应该干。
如果要等到没有任何风险,资本项目可能20年后也开放不了。过分强调前提条件,会使改革的渐进模式异化为消极、静止的模式,从而延误最宝贵的战略机遇期。
而且,即使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到位后,还是可能有风险,还可能有套利套汇资金。
所以,我认为,可以逐渐地开放资本账户,而且也并没有说现在就要一步到位。严格地讲,我们的方案还是相当谨慎的。
财新记者:资本账户开放应当如何分步骤推进?
盛松成:资本账户开放的一般原则是“先流入后流出、先长期后短期、先直接后间接、先机构后个人”。
至于具体步骤,是首先推行预期收益最大的改革,然后推行最具风险的改革;首先推进增量改革,而后渐进推进存量改革。
未来约10年大致可以分三步安排:短期(1年至3年)内,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鼓励企业“走出去”;中期(3年至5年),放松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商业信贷管制,助推人民币国际化;长期(5年至10年)加强金融市场 建设,先开放流入后开放流出,依次审慎开放不动产、股票及债券交易。
当然,这个路线图只是大致、宽泛的。我想说明的是,首先要推动企业“走出去”投资,建议可以放松相关的审批。中长期的具体步骤和进度,可以根据未来的具体情况调整。
责任编辑:李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