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对于百货店商品,老百姓近年来明显感觉涨价了。原因除了商业环节的成本推高外,还在于近年来上游成本的推导效应在下游开始显现。有一个不完全统计,百货店的服装类商品成本提高了20%~30%。这是我们产业自身消化上游环节的成本在终端市场的一个体现,是产业链自身的成本问题。
终端品牌面临供应链管理的挑战
记者:通过您的讲述,可以看出我们的品牌面临严峻挑战的程度确实不小。
孙瑞哲:现在国内终端品牌还面临着一个深层次的挑战,就是供应链管理。过去,品牌的成长重渠道建设,在整个供应链管理方面跟国际成熟品牌相比,我们还比较薄弱。比如,在国际贸易环节,国外要对我们的产品质量进行第三方公正检测,他们在确定我们企业供货资质时候要进行验厂,实际上这些都是供应链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虽然,国内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还相对较为薄弱,但是我们很可喜地看到企业对于质量管理开始逐渐加强,很多品牌企业建立起自己的内部检测中心,对供货商产品进行抽检;在利用社会资源进行第三方公正检测方面,已经有一部分品牌开始采取第三方公正检测。不过,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要求供货企业建立跟品牌企业同样的质量管理模式、质量体系方面还是比较少,所以在质量的供应链管理上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另外,在国际贸易中社会责任验厂环节,国内品牌对于其供应商在这方面的要求还比较少,还没有形成有序的社会责任管理机制。现在,我们的一些品牌企业开始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开始建立自己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我们整个纺织行业里CS9000T虽然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如何拿CS9000T去要求他们的供货企业,这方面还比较薄弱。
供应链管理是今后品牌成长中实力的一个象征。今后,品牌的实力并不是开了多少家店,而是能够有效地管理其供应链,有效地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供货企业的资质,提供让消费者放心和对环境友好的产品,同时在市场竞争中进行公平竞争,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对规范市场竞争做出贡献。由此可见,供应链管理会对下一步品牌建设带来巨大的推动。在品牌建设方面,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也正在把供应链管理作为一个重点工作领域。
记者:供应链管理是品牌建设的试点领域。那么,品牌成长如何在政策环境中寻找支持?
孙瑞哲:过去,对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所认定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或者企业建立工程技术中心的,国家都会予以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减免。这是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但是,品牌政策一直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从宏观导向来说,国家虽然支持品牌建设,但是如何进行支持却一直没有一个政策落实。因此,对于品牌政策而言,我们还处于初级的研究阶段。
对此,我们首先要对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建立了工程技术中心的企业,梳理国家对于它们的政策支持情况;然后建立品牌的评价体系,对优秀品牌企业的认定要有明确的标准。目前,我们已经通过各个地方的经信委,汇总行业一批优秀的品牌企业(包括制造类品牌和消费类品牌),正在做品牌评价体系的前期工作。等这个品牌的评价体系出台以后,下一步我们会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关于推进品牌建设的政策建议。
记者:我们看到目前行业内经常会举办上下游企业的对接活动,比如,在这次全球纺织服装供应链大会期间举办的中国(西樵)流行面料宁波巡展。您认为这种产业链上下游对接活动有哪些意义?
孙瑞哲:目前的竞争已经不是企业对企业的竞争,而是系统对系统的竞争。供应链能够形成有机的组合,而不是被动的被选择,这就是这次西樵面料巡展的意义。通过一个行业的系统行为让优秀集群之间形成系统性对接,让企业群体之间进行有效性对接,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同时,对接中甚至还能在产品的开发创新上有灵感的碰撞,这就是集群效应。
过去,我们对一个产业价值的衡量,惯于采取有形的方式,比如厂房、劳动力规模、产能、市场占有率等,这是一种传统的价值评判标准。今后,我们应该从更多的角度,比如环境友好度、时尚话语权、资源把控性等,这些是新的价值评判标准。而产业集群的对接,对于双方在环境友好、时尚话语权等方面,会形成新的促进,并不仅限于在市场规模、市场效应上的意义。
在供应链上,各个区域有自身的特色,在其优势领域中发展,并不一定要大而全。如何让服装品牌能和上游进行系统性合作,对产业提升、产品创新的好处不言而喻。大家围绕共同的目标、创新产品开发进行探讨,这种机制可以通过对接的方式建立起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成本的提高,在国际贸易的环节,国际上很多品牌不仅把生产环节外包,甚至把开发、设计等环节都外包,这种外包的好处是集合社会资源来为我所用。而通过这种对接,也可以让合作伙伴跟自己共同承担产品开发的任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