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则不太起眼却意味深长的企业新闻出现在人们面前。
民营企业新疆华凌集团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市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格鲁吉亚Basis银行共同对外宣布,华凌集团已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及其他银行股东达成协议,收购Basis银行90%的股份。
据介绍,本次收购完成后,华凌计划进一步投入资金,以加强和促进Basis银行的可持续发展。Basis银行也计划通过提供贸易融资、结算服务和其它银行产品,支持中国企业的贸易和投资活动。
这应该是中国民营企业境外收购商业银行的第一个案例。就此收购案例本身而言,不管其结果如何,都是颇具划时代意义的。
有评论热情赞扬说,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在境外的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的发展跨出的重要一步。
对此,笔者想说的是,非常高兴看到中国民企能够实现这样的突破,也很愿意看到事情的发展能够持续顺利,最终实现收购的双赢局面。
不过,意义归意义,企业并购对整个市场的意义和对当事企业直接的影响而言,还是两回事。
我们要正视的是,当跨国并购从实体迈向金融机构的时候,其所面对的风险将是空前的。这也正是多年来民营企业未能跨出这成功一步的原因所在。
还记得今年早些时候,浙江某民企夸口买下美国一家银行,而事后证明只是乌龙局一场。
而华凌则会如何呢?在笔者看来,华凌集团跨界并跨国进入金融领域,其风险并不算小。
当然,华凌有足够的理由来否认这一观点,比如它地处新疆接近中亚的地缘优势、比如它在格鲁吉亚政商界的人脉、更比如银行可以为中资企业服务的潜在市场。
仔细看来,华凌此前在格鲁吉亚的一系列并购是成功的:从2006年华凌集团进入格鲁吉亚以来,先后在当地投资了林业开采、木材加工和矿业开发,并于2009年在格鲁吉亚库塔依西市建立了自由工业园区,目前在格鲁吉亚投资额超过一亿美元。在格鲁吉亚政府支持下,华凌即将在第比利斯市建设大型现代商贸市场暨华凌国际经济特区项目。
但是,这一切是证明购买一家银行也能成功的充分理由吗?恐怕需要仔细思考。
我们不清楚格鲁吉亚的金融监管环境究竟如何,但做为同样进行跨国收购银行的案例,另一个案例或许值得借鉴。
民生银行几年前曾很低调地在美国收购过一家叫做联合银行的公司,结果很遗憾未成其功。
从收购对象来看,那家银行在美国有70家分行,在当地华人中间是第二大行,跟第一大行差不多,而且经营也算不错,并且他们有意到中国来发展。按民生银行某高层的说法,双方在客户上有互补作用,所以很快就达成了意向。
然而,随着事情的推进,一切开始发生了变化,比如,在收购股权的比例方面,从第一步的4.9%到第二步9.9%都没有问题,问题就出在了第三步19.9%上。最终由于无法和包括美联储在内的监管机构达成共识,投资而无法控股,因此中方最终选择了放弃。
金融界有句老话: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由于存在杠杆效应,银行的经营风险常常会被成倍放大,经济上行和下行时,银行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经营状况,再加上各国在金融监管方面普遍的管制倾向,很容易发生未知成本。
跨国收购实体产业有许多风险和障碍需要跨过,而一旦收购标的是银行,那么所要付出的成本则会更大,在享受“跨国收购银行”这样令人瞩目的壮举之同时,包括华凌在内的民企应当对接下来所要经受的考验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