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巴黎2月27日电(记者李明)去年夏天,欧洲金融市场之所以在经历短暂动荡之后迅速平静并稳定下来,原因是欧洲中央银行出台新的购债计划出人意料地稳定了投资者信心。然而,也正是这个购债计划,为意大利近来的大选增添了诸多变数。
2012年9月6日,欧洲央行推出新的购债计划,以降低欧元区重债国的融资成本。该计划在防范“道德风险”上加大力度,却使意大利选民产生“错觉”,认为不需要进行紧缩和改革就可以降低融资成本,结果被意大利右翼政治势力所利用,借机发难,大捞选票。经济学家马里奥·蒙蒂领导的技术型政府在紧缩和改革方面所付出的巨大努力被抹杀。
欧洲央行推出新购债计划的初衷之一是消除“道德风险”,也就是打消重债国“不劳而获”的期待。为此,欧洲央行给该计划的实施启动设置了苛刻条件:第一,重债国必须正式向欧元区两种救助机制,即“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或“欧洲稳定机制”(ESM)提出救助申请;第二,两种救助机制将为接受救助的国家设置紧缩和改革目标;第三,欧洲央行将寻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参与,监督紧缩和改革计划的实施情况。
正是欧洲央行“提供货币支持”和“要求重债国实施可持续财政政策与结构性改革”的双重保险,使投资者放下了心中的“石头”。因此,新购债计划虽然没有真正实施,但实际上产生了欧洲央行市场干预的效果。意大利和西班牙在没有提出救助申请、也没有附加紧缩和改革条件的情况下,就从欧洲央行的“虚拟”市场干预中受益。新购债计划宣布之后,欧洲股市普遍走高,随后走向平稳。此前几乎要被融资成本高企压垮的西班牙和意大利也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两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从去年夏天的7.62%和6.59%降至今年年初的4.88%和4.12%。
回顾新购债计划出台过程,人们愈发能感觉到德国的“先见之明”。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在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对新购债计划的投票中投了唯一的反对票,称该计划是“鸦片”。今天看来,他的反对不无道理:欧洲央行用货币托市,滋长了重债国的“不作为”情绪。德国坚持通过可持续的财政政策和深层次改革来应对欧债危机,反对用货币手段应对财政困难。但这一态度长期以来被南欧国家所反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为防范德军入侵,在东北边境构筑了一条坚固的防御工事——马其诺防线。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却绕开这条防线,毫不费力地从背部袭击法国。意大利选举也凸显出,欧洲为防范债务危机构建的防火墙存在隐患。如果市场信心缺失,欧元区其他重债国基本上也无力阻挡危机蔓延。
如今,欧洲央行的新购债计划会不会也成为“马其诺防线”,还要看欧洲领导人和欧洲央行决策者的智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