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不仅需要住房及相关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撑,也亟须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软件”保障。国内保险发展的历史表明,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保险密度就会提升5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 侯美丽
炙手可热的城镇化已呈加速推进之势,以长期资金配置为主的数万亿元保险资金的投资积极性正逐渐高涨。在今年两会期间,保险业如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也成为保险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的焦点。
险资为城镇化助力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一些制约城镇化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如城镇化的综合承载能力不足、城乡二元结构差距拉大、社保体系碎片化以及公共服务的城乡差异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的行政手段,还需要通过机制和制度创新。作为长期资金的保险资金,就是高效的市场化辅助机制之一。
“保险作为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和社会互助机制,在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保体系、提高保障水平、辅助社会管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城镇化不仅需要住房及相关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撑,也亟须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软件’保障。像大病保险的‘太仓经验’,就是通过保险机制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打破了基本医保制度城乡分割和不同群体存在差异的局面,实施无差别的大病保障政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焰表示。
针对备受关注的在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吴焰建议,运用保险机制为被征地农民设立个人养老账户,在向被征地农民一次性支付征迁补偿款的同时,由政府土地转让收入、开发商土地开发收入、农民征迁补偿收入按适当比例共同构建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从制度层面建立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的长效机制。
除此之外,吴焰还表示,保险机制还能够化解农村有效抵押物不足的难题,把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与信贷的资金安全需求结合起来,激活农村金融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及中小城镇的乡镇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增强其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比如中国人保与陕西省政府部门联合开展设施蔬菜金融服务项目。保险公司对设施蔬菜提供保险服务,银行对参保农户优先予以信贷支持,银行信贷资金支农力度明显增强,有效支持了当地设施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吴焰说。
城镇化为险资增值
城镇化建设除了要解决 “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还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建议发改委会同有关方面出台相应政策,大力支持有实力的商业保险企业投资城镇化重点建设项目,允许保险企业根据保险资金特点,创新股权投资产品,发展夹层基金和FOFs(基金的基金)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原总裁杨超表示,这在一方面可以缓解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另一方面还可提升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水平。
去年年底,由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苏州工业园区地产经营管理公司发起设立的 “苏州工业园区区镇一体化项目债权投资计划”通过监管部门审批。这被市场评价为险资投资城镇化建设的第一单。
据了解,此次债权投资计划的融资额度为11亿元,投资期限为5年,以苏州工业园区的财政收入作为还款来源。有分析称,此项目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达6%—7%。这样的收益水平,对于作为长期投资资金的险资来说算是相当可观的。
除了投资收益,寿险业本身亦从中获益匪浅。国内保险发展的历史表明,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保险密度就会提升5个百分点。若 2020年城镇化率能从目前的51%上升至60%,则意味着目前的寿险市场可扩大85%。
而由城镇化运动带来的户籍制度改革,也让商业养老险获得变革性发展机会。有券商测算显示,如果市民化率在2020年上升至60%,养老金负担也随之提升80%。从目前的高缴费率及低收入替代率来看,要靠基本养老来消化新增负担没有可能,体系重构势在必行。而目前,我国有45%的收入替代率几乎全部来源于基本养老,体系重构后,预计收入替代率将上升至60%,其中来源于基本养老的替代率将不足40%,另有15%的替代率来源于商业养老。
不过,社保体系的重构能否成功,还要取决于支持政策的落实程度,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将是推动体系重构的重要一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