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林毅夫:
亟待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
过去30多年改革取得的成就,从经济增长速度来讲,是人类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我们走的是渐进的双轨道路。一方面继续给没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以必要的保护,同时放开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的禁锢。这是符合国情的改革,但带来的是改革的不完整,把市场中不能存活的大型产业保留住了,要素市场常常被扭曲,包括金融受到抑制,金融以为大企业服务的大银行为主,多数中型、小型、微型的企业得不到金融服务。
30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有了它的实力,但是不能进入公平竞争。如果我们真正能够走完像吴敬琏老师强调的,一定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的话,我相信我们还是有很多快速发展的潜力,而且我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各方面的资源等会跟着改善,收入分配也会跟着改善。
经济学家周其仁:
既得利益总被“大词汇”包围
读这本书的当中有很多感受,很多感慨。中国体制改革怎么这么难,32年了还要推进?
我想是因为我们的既得利益总有一些东西包着它,就是“大词汇”,动不动就是主义,其实是非常具体的经济问题,可一跟主义扯上,讲不清了。他说他代表社会主义,那么说改革国有经济岂不成了反动?多数人不能讲话,只好你想咋办就咋办。
推进改革要把这些东西切开,举个例子,中国移动早就搞过飞信,搞不起来,人家搞出一个微信,几亿人在用,马上就说收费,这是什么主义?跟社会主义没有关系,纯粹是市场经济当中进步动力不足的部门压进步动力足的部门。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江平:
经济改革必须依附政治改革
吴敬琏教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着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不断对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他自己的一些观点,不管官方怎么认为,他认为是正确的就坚持。另外,吴教授作为经济学家,他是首先提出来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的观点,他是最早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是不可能深化也不可能再进一步发展的著名学者。
经济学家吴敬琏:
处在新的十字路口
我1954年从复旦大学毕业时,满脑子就一句话,就是“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改革开放以后思想有很多变化,应该说重新学习经济学那是在耶鲁大学。后来跟江平教授结识后,看了100来本书,对普通法、大陆法、宪政有一点初步的认识。
中国模式的特点优点在于有一个强势政府。作者说中国创造了两个奇迹,一个叫高铁奇迹,一个叫重庆奇迹。然而,这个药方能解决问题,还是进一步加深问题,怀疑的人越来越多了。
中国的高速增长不可持续,这个以前得到过共识,而且在“九五规划”、“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都表现了这个共识,但实际呢?“十二五”时候国台办请了几位美国经济学家,他们听了报告后特别满意,临走时,问我一个问题:为何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中国改革还走在半路上,中间还会有很多反复,今后的任务还是很艰巨的,由于意识形态等各种影响,始终存在双重体制消长的问题。
现在中央工作会议要求今年要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责任参与,这个实际上是决定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大的事业。思想上的分歧也会很多,利益上的纠结更加严重。怎么来做?我们可以沟通,温故而知新,我们改革30多年来一直不断出现新的十字路口,现在既是机会又是挑战,我们共同努力,使我们经济改革能够继续向前推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