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小升初”抽分现场,工作人员展示抽分结果。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在纪检监察部门、媒体代表、学生家长的见证下,江阳区对今年参加编组的1759名城区小学毕业生进行现场抽分。 刘学懿摄
针对中小学升学中的“择校现象”,本报编辑部收到许多读者来信,呼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内校际间办学差距,整体提高学校办学水平,让孩子们能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择校现象亟须治理
在笔者所在的湖南省怀化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中小学升学中严格实行按片区划分、就近入学的原则,并禁止学校收取“择校费”和“家长捐资费”,但在实际生活中,择校现象屡禁不止。在“择校”过程中,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择校费”。有一所市属重点小学,由于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和学校环境不错,许多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去,学校不得已对一些户口不属于本片区的适龄学生以“经济杠杆”调节,向家长一次性收取3000元至6000元不等的“家长捐资费”。即使如此也无法阻挡大量区外学生的涌入,致使班级人数严重超标,有的班级多达80至90个学生。
二是赞助费。本地有一所省属重点初中,每年都会招收一些奥数获奖生、艺术体育特长生,但是这些学生要进入重点班,还必须一次性交纳1000至3000元不等的“选班费”。另外,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与重点学校通过合作,通过缴纳赞助费,也可以让子女进去。
三是“条子生”。一些家长通过特殊关系,使孩子获得重点学校的入学机会。
笔者认为,根除择校乱象,首先应建立科学的中小学办学考核机制,消除以升学率为考核指挥棒的片面做法,让中小学教育真正回归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二是要转变中小学教育投入方式,在教学设施、教研经费、师资力量等方面平均用力,实现教育资源平衡配置,消除各学校之间差距。另一方面,学生家长也应破除盲目跟风心理,要明白上最好的学校不等于一定成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就近入学,抑制择校冲动。
(湖南怀化市银监局 莫开伟)
责任编辑:辛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