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时事评论 > 正文

我国10城市年投千亿造城 评论称很多城市在蛮干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大举造城为哪般

据《第一财经(微博)日报》19日报道,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日前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称,武汉5年内建设计划将花费200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万亿元)。上万个工地同时开工,堪称“满城挖”,令学生找不到回校的路,有司机称“路堵心更堵”。另据记者统计,中国约有10个城市每年城建投资都在千亿元规模,个个堪称“豪可敌国”。

在2011年甚至更早,武汉就有“满城挖”的称号,如今,武汉的工地数量由过去的几千个增加到了上万个,不是越挖越少,而是越挖越多。而且,不仅武汉满城挖个不休,还有很多城市也在效仿武汉(比如说南京也被称为“满城挖”)。难道说中国城市建设进入了“满城挖”时代?

很多城市之所以被称为“满城挖”—— 大举造城,公认的原因是,城市基础设施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比如说武汉“逢雨必涝”,原有公共设施也难以承载如今的城市人口。于是,很多城市的管理者通过大举造城来弥补历史欠账。但是,我认为,基础设施落后恐怕只是大举造城的原因之一,或者说只是一个表面原因。

深层次的原因是,很多城市管理者为了拔高城市地位。以武汉为例,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名声显赫,但在近年,其他城市千方百计拔高城市地位之时,武汉的城市地位似乎在下降。所以,2009年武汉提出建设“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口号,2011年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3年又提出建设“世界城市”。

显然,拔高城市地位有很多好处,比如说,会吸引世界级企业来投资,会拿到优惠政策或重大项目,有利于摆脱城市落后形象等,当然,也会给城市管理者带来看得见的政绩。

而要想拔高城市地位,就必须改善基础设施。也就是说,武汉“满城挖”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在城市竞争中胜出,为了支撑各种新定位和新口号。

城市之间的竞争会给城市带来实质改变,也会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好的公共服务,因此笔者并不反对武汉重新定位。但是,一个城市频繁定位、频繁拔高,那只能说明之前的城市定位不准,也说明是好大喜功的政绩思维在作怪。如果科学确定城市定位之后,就不该随意改变城市定位,就能减少很多折腾。

笔者也不反对城市改造,但要看到,很多城市改造是在“蛮干”,比如,在拆迁中破坏某些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在拆迁中使得整个城市面目全非、全无韵味、唯剩水泥森林等。武汉是否属于“蛮干”,还需观察,但有一点,要达到改造城市的目的,不能忽视了广大市民的情绪和权利,也不能忽视城市的财力、债务等问题。

尽管武汉等城市基础设施落后需要改造,但要意识到,市民才是这个城市的“主人”,如何改造城市应该认真倾听市民意见,尊重市民的参与权、话语权等权利。可从各种报道来看,由于武汉满城是工地,交通、空气等问题导致很多市民“骂娘”,这说明城市改造没有合理布局有序安排,更说明市民权利缺少保障。

再从武汉的城市改造投入和实际财力来看,也让人忧虑——武汉5年内建设计划将花费人民币2万亿元,在基础设施上支出与英国全国相仿,而武汉的债务率相当于美国的1.5倍。尽管大举造城的勇气可嘉,财政支出只占一部分投入,但是否挤压其他民生支出,今后如何来还债,仍急需回答。

在笔者看来,大举造城不能只凭勇气,更不能以改造基础设施的名义去追求看得见的政绩,而是要凭市民支持,要凭地方财力,要凭官意与民意的高度一致,不能只是权力说了算。

即使市民和财力都能支持这“满城挖”,也应该在减少扰民、在市民监督的情况下有序改造。否则,城市改造不是为民,而是伤民。(冯海宁,北京)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