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 > 环渤海 > 正文

山西:走在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大路上

来源: 山西经济日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民增收相对缓慢,是山西的基本省情。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重点在农村;山西在全面转型中赶超跨越,难点在农业。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转型跨越发展的重中之重,以促进农民收入翻番为核心,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大力开展扶贫攻坚,全省呈现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的良好局面。

这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俯瞰全局的战略眼光。正如省委书记袁纯清所说:农业现代化是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根本依托之一。对于我省而言,农业现代化就是依靠特有的农产品资源禀赋,切实加快农业产业化,着力推进县域工业化,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走出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农业产业化顶大梁

山西不是粮食大省,农业之长在特色。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山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80%以上,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立地条件致使山西很难成为大宗农产品的生产地。经过多年努力,山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但境况未得到根本改观。数据显示,近年来,山西农业增加值仅占全省GDP的5%左右,粮食产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等主要农业指标徘徊于全国20位以后。

而同时,山西却又是当之无愧的“小杂粮王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众多的特色农产品:谷子、杂豆、莜麦等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苹果、红枣、核桃等干鲜果在全国乃至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雁门关区域自古就有种草养畜传统,陈醋、小米、芦笋驰名海外。长期以来,山西农产品受到市场热捧。据统计,2008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99年增加了2300元,其中近一半来自特色农业。

尽管山西是农业小省的现实无法更改,但只要立足省情,扬长避短,突出“特”字,深挖潜力,“小”农业照样能昂首走上现代化发展大道。一句话:有特色才能吸引眼球,有特色就能产生竞争力。

因此,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坚持农业产业化这一路径的设计,是建立在对当前山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精准“把脉”的基础上。这也符合目前我省农业现状。近年来,受市场需求的影响,我省各地农民积极种植特色农产品,各级政府也因势利导,倾力帮扶,但总体上仍处于“提篮小卖”的水平。

然而,放眼国内外,以提升产业化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大发展乃大势所趋。山东金乡种植大蒜达7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0%,每年出口两亿多美元,世界大蒜价格很大程度上由它说了算。2009年,我省近4000户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416亿元,而河南仅双汇集团一家就超过400亿元。

产业化水平不高,是制约山西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的“瓶颈”。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山西时不我待。

为此,山西举全省之力整合政策,提出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513”工程。所谓“513”工程,就是按照省、市、县三级总体规划、分层次推进、重点扶持的原则,在现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中选择30家企业、在全省资源型企业转产和招商引资企业中选择20家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企业,作为省级梯队重点培育的50家企业;选择100家有一定规模、发展前景好、带动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市级梯队进行培育和指导;选择300家成长性好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县级梯队进行培育和指导。思路是:“抓住农产品加工就抓住了农业产业化,就牵住了农业转型跨越发展的牛鼻子。”

省委、省政府还将“513”工程列入省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确立了全省打造政策环境,整合各部门资源,高含金量的税收、用电、用地等优惠政策予以配套,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和龙头企业的积极性,形成了合力推进的氛围。

省农业厅也将“513”工程列为2010年五大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先后四次督促督导各地加大扶持力度;省发改、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1.4亿元顺利下达。2010年,省市县三级共投入4.6亿元的财政资金,用于企业贴息和项目扶持。

创新金融扶持。通过举办农产品加工“513”工程银企洽谈会,省农行、农发行、农信社等金融单位对龙头企业累计发放贷款60多亿元;同时与中国进出口银行、晋商银行等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构建了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大中小银行对接龙头企业不同层次金融需求的合作平台。

“一企一策”个性服务。省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省交通厅等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协调各部门完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配套扶持政策,具体解决落实龙头企业用地、税收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2010年,交通厅安排专项资金1178万元,将9个龙头企业18条道路列入全省“村村通”规划修建。

政府帮忙拓“市场”。2010年11月,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在北京举办。近十家企业分别与六和集团、中粮集团、中粮储集团、江苏雨润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通过引资、合资、股权合作等形式进行联合或合作,实现了双赢和多赢。

2010年,位于阳高县的大同市绿苑饮品集团和承德露露集团携手合资组建露露集团(大同)杏韵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6亿元建设年产脱苦杏仁、杏仁油、软包装杏饮料30万吨的项目。双方合作后,产品将进入露露集团西北销售市场网络,绿苑饮品将逐步进入河南、陕西、山东等市场。而绿苑的做大,拉动了阳高杏产业的发展和阳高县7个乡镇万余杏树种植户的共同致富。

长治市太行紫团饮业有限公司自“513”工程实施以来,成功流转土地200亩。2010年,公司销售收入实现翻番,达到两亿多元。建设高效奶牛养殖小区35个,覆盖农村人口3万人,人均年增收1643元。

610个煤焦型企业转身投向农业企业后,省政府把其中上亿元投资规模的23个企业纳入扶持的龙头企业中,示范引领民间资本流入农业产业化。经过近一年多的政府扶持,以项目建设引领发展的长治金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企业正成为山西农业产业化的一道道亮丽风景。



责任编辑:乔慧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