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非洲智库看中国投资非洲:赢家输家都是谁

来源: 安邦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导读)在对于中国投资非洲的的评价中,国际和国内的舆论多以两类为主:一类是西方国家对中国投资的批评舆论;另一类是中国为自己投资的辩护舆论。但在这种批评中,我们却忽略了中国投资的重要参与方——非洲国家的想法。缺少非洲国家观点的评论无疑是不客观的。为此,安邦研究团队与外文团队特别翻译了来自非洲尼日利亚的一家智库——The Initiative for Public Policy Analysis(IPPA)对中国投资的研究报告:《中国在非洲:中国投资评估》。我们相信,来自非洲智库的观点,将为客观评价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提供一种有说服力的视角和分析。

文/安邦咨询(ANBOUND)

摘要:在对于中国投资非洲的的评价中,国际和国内的舆论多以两类为主:一类是西方国家对中国投资的批评舆论;另一类是中国为自己投资的辩护舆论。但在这种批评中,我们却忽略了中国投资的重要参与方——非洲国家的想法。缺少非洲国家观点的评论无疑是不客观的。为此,安邦研究团队与外文团队特别翻译了尼日利亚的一家智库IPPA对中国投资的研究报告相信,来自非洲智库的观点,将为客观评价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提供一种有说服力的视角和分析。

一、研究背景简介

很多人对中国重返非洲感兴趣,看法五花八门,有乐观的,也有担心迷惑的。中国重返非洲引发了对两个核心问题的激烈争论,即中国重返非洲的动机是什么?对非洲的发展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不过,很多人认为,中国显然是在重蹈数十年前西方国家的覆辙,那时西方国家掠夺了非洲的资源,统治了非洲。因而很多人质疑中国是一个新殖民国家、掠夺者,还是一个发展伙伴。各种质疑无法一一解惑,而事实是,中国仍然把非洲大陆视作其新的投资前沿和政治同盟。中国渴望开发非洲大陆,并准备继续向非洲国家提供发展援助。

中国近年在非洲的经济利益和投资使中非双边关系受到密切关注。事实上,中国经济活动在很多方面影响着非洲。受影响的领域包括外商直接投资(FDI)、基础设施发展融资、非洲商品产品价格上调以及低价电子电信硬件产品的引进。

二、中国在非洲:历史演化

中国在非洲的第一阶段始于1955年的不结盟国家万隆会议期间。上世纪50年代末,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非关系得到实质性改进。当时,中国在非洲寻找盟国,建立起制衡苏联霸权和西方帝国主义的力量。中国由于自己有被殖民地化的历史,自视为第三世界国家的领袖,而非洲国家则理所当然被视为盟友。另外,中国意识到非洲国家在其与台湾外交争斗中的重要性,独立的非洲国家的投票在联合国至关重要,能够帮助化解中国与中国台湾之间的外交之争。因而,中国使非洲国家在其与台湾的外交争斗中站在自己一边,中国获得了联合国安理会席位,此外中国还自上世纪50年代起把非洲国家视作自己的战略伙伴。中国资助了许多建筑项目,支援了非洲1960年代至1970年代的独立战争,推动了与非洲国家的双边关系。在这一时期,中国向30个非洲国家提供了援助。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转而关注国内经济发展,中非关系急转直下。这一时期中国逐步摆脱社会主义经济,进行改革,更青睐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改革需要西方国家的FDI,但1989年后中西关系恶化,中国必然从中吸取到有用的经验教训,即通过交易和依赖西方国家来获取FDI会起到反作用。这促使中国又一次扩大与非洲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的交往。

三、中国重返非洲

上个世纪90年代是中国重返非洲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对非洲大陆的参与程度达到空前水平。中非关系在各领域都得到发展,包括贸易、投资、发展援助、技术转让和培训,中国私营公司和国有企业在这些领域的活动和投资都有所增加。这个时期的另一特点是,中国对几个非洲国家的发展援助得到推进。发展援助的目标之一是更多关注发展技术援助和基础设施。

可能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中国并没有像西方殖民者那样插手非洲政府,而西方殖民者则掌握着每个殖民地国家的行政治理权和资源。但非洲领导人认为与中国具有更紧密的经济和政治关系会保证他们国家未来经济的繁荣,因为中国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81至2005年期间,中国贫困人口数量的比重由84%下降至15.9%。许多非洲国家不仅把中国视作经济伙伴,而且还是一个可以提供不同发展模式的国家。另外,在获得贷款和项目融资方面,非洲国家认为中国可以代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它们也希望较少依赖西方的外资和发展援助。总之,中国利用援助和投资来支持中国的三个核心要务:战略外交、思想价值和商业利益。中国与非洲国家的交往反映了这些要务。

首先,在外交层面,中国通过援助非洲来确保非洲支持一个中国政策,此点在前面已有提及。其次,从思想意识层面,中国认为中国的地位曾经与目前的非洲地位相类似。1978年日本以低息贷款的资助形式向中国出口价值100亿美元的工业技术和材料,以换取中国的石油和煤,中国经济发展自此起步。中国与非洲签订了相类似的协议来发展经济关系,促进非洲发展。中国认为自己的对外援助和投资不仅会促进非洲发展,也会增加中国经济利益。中国已经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自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可以作为非洲经济崛起的样本。

中国援助有近一半来自官方,而其余则由优惠贷款和减免债务组成。1996年,中国提供了4.1亿美元海外发展援助资金,到2007年,援助额已上升至30多亿美元。2005年,中国援助总额为8亿美元,2009至2012年则上涨至100亿美元,其中包括中国向非洲提供的优惠贷款。不过,华盛顿全球发展中心(CGD)秘密数据库显示,2000年至2011年间,中国向非洲50个国家提供的援助总额为750亿美元。在基础设施项目方面,中国的融资额由2003年的10亿美元增长至2006年的70亿美元。

中国援助的特点是,中国与受援国之间主权平等、互相尊重。中国无条件提供贷款,无需支付利息,可以容易地更改偿还日期。贷款的投向是那些可以增加收入的项目,这些项目使受援国可以自力更生,不依赖中国。另外,中国援助和贷款吸引非洲领导人有四点原因:一、通常西方援助都要求有良好管治、财政纪律和其他附加条件,而中国援助则没有;二、许多非洲领导人和政治精英受内外威胁,要求他们进行政治解放和民主化,这也是西方捐助国的条件之一;三、中国不利用一国的债务去控制其经济,会迅速给予债务减免,如2000年中国授予31个非洲国家的债务减免总额达到13亿美元;最后,中国的出口信贷为非洲政府提供了替代融资来源,帮助它们特别是陷于古老殖民贸易模式的国家实现贸易伙伴多样化。

四、中国重返非洲的关键驱动力

中国重返非洲,主要是考量了如下关键因素:首先,中国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基地的扩张,需要能源尤其是原油。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增加了国内对自然资源需求,包括石油和天然气、贵金属、铝、铜和铁矿石。而非洲富有这些自然资源。其次,非洲人口被看作是中国产品的潜在市常中国增长严重依赖制造业,中国需要一个新的可靠的消费者市场来维持其快速发展的轨迹。第三,非洲制造业和其他产业多年来一直享受垄断地位,受到保护。非洲国家的经济改革放开了受保护的市场,向外部世界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敞开了大门。至今为止被排除在非洲市场以外的许多公司(包括中国公司),现在也对非洲新市场产生了兴趣。第四,中国国有企业为了完成私有化的过渡,被迫在中国以外寻找新的投资机会。私有化企业需要更多进入如非洲这样的国际市常中国公司2000年得到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资助额为40亿美元,2005年为150亿美元,它们已准备好在其他国家寻找机会。最后,中国重返非洲,希望塑造全球超级大国的形象。中国走向世界,是希望展现中国也能够在世界的舞台上与美国和欧洲国家竞争。当然,这一点仿佛已被认可,因为中国国有和私有公司在非洲及世界各地的投资规模相当可观。这意味着美国已被迫承认中国在世界上的巨大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

五、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模式

近来,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模式引起了很多非洲和非洲以外人士的严重关切。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仿佛都是从情感的角度来加以报导的。两国进行贸易时,每个国家获得收益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各自的输出结构和比较优势;每个国家的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则取决于交易成本。中国与非洲国家也不例外。中国国有企业和私营部门都在非洲投资,但是指导它们投资的哲学却大相径庭。中国国有企业受国家利益驱动,大规模投资于采掘业,而中国私营公司则受市场驱动,在采掘业以外进行投资。另外,私营部门受利润驱动,目标是在投资接受国创造持久的经济机会。不过,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都倾向于聚集在不同部门和国家。

通常来讲,中国国有企业的投资更为重要,但是私营部门投资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在增长。中国在每个部门每个国家的投资规模都不尽相同,这表明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正在增长,并日益多样化,并没有必然地集中在采掘业。截至2012年,中国国有企业和私营部门在非洲的投资额达到147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60%还要多。中国在非洲的总投资额已超过400亿美元,投资形式各种各样。

不过,中国投资模式的更迭表明,世界上每个地区都对中国具有某种吸引力。与通常看法相反的是,亚洲是中国的后院,中国在亚洲的投资最多,而不是非洲。曾有一种传播广泛的观点认为,中国在非洲投资强劲,但这一观点在数据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在中国向非洲投资的鼎盛时期,非洲所占份额也仅为10%。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全球总份额中,非洲所占份额2004年为4.3%,2008年达到9.8%峰值后又跌回至2010年的0.3%。这意味着,所有中国大型企业在2005至2008年期间都在非洲进行了大规模投资,但是2009至2010年间,投资额又已大幅回落。

中国企业减少在非洲投资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普遍存在的非洲生意难做的负面看法。非洲仍然被看作是一个难于做生意的地方,这与非洲的法规不确定、管控分层级、税收多样化和政治不稳定不无关系。并不是所有中国公司在非洲的投资都是切实盈利的、成功的。关于中国公司投资非洲的最初大肆宣传已然不在。有记录在案的是,中国在全球投资中的主要失误之一就发生在非洲。例如,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CCECC)投资80亿美元来升级尼日利亚铁路,到2006年已缩水成了8.5亿美元。而且,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具有巨大的风险,因而盈利更加不稳定。例如,尼日利亚大多数石油区块都位于土匪、暴动和非法挪用石油泛滥的区域。




 

责任编辑:辛欣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