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稿 搜索:
您的位置: 主页 > 观点 > 观察与声音 > 正文

航企断交“去哪儿”背后的真问题

来源: 燕赵都市报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封寿炎 (特约评论员)

继南航之后,东航、国航日前分别宣布,暂停与去哪儿网的商务合作。至此,国内三大航空公司均已宣布中止与去哪儿网合作。去哪儿网的机票预订服务,面临釜底抽薪式挑战。

在彻底决裂之前,航空公司与去哪儿网之间的矛盾已经颇有时日。此次决裂分手,航空公司给出的解释,是“由于大量客户投诉去哪儿网多收退改签、加价销售机票、未及时通知不正常航班信息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广大旅客权益以及航企的品牌形象”。去哪儿网则回应称,合作暂停是由于“机票展示排序问题无法达成一致”。

桌面上冠冕堂皇的说辞听听就可。在商言商,商业合作终止,十有八九是利益问题无法摆平。同绝大多数市场领域一样,在旅游行业,生产商和销售商对于渠道的争夺十分激烈。各大航空公司多年来一直努力“提直降代”,尽可能提高机票的直销比例,降低代理销售比例,以确保销售渠道掌握在自己手里,防止受制于人。相反,对去哪儿网这样的在线旅游服务商(OTA)而言,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掌握着强大的销售渠道,其在线用户数量远超单个航空企业。尤其是在携程、艺龙、去哪儿三家联姻之后,其在机票和酒店在线预订市场上已经形成了绝对优势的垄断地位。

航空企业、酒店集团集中生产商品、提供服务,网上预订销售平台负责衔接千千万万分散的顾客需求,促成供需双方便捷、高效对接,表面上看,这是一个“互联网+”的绝佳范例。然而,合作双方短暂的蜜月期之后,矛盾冲突就纷至沓来。由于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目前电商最有力的竞争武器仍然是价格战。在此之前,去哪儿网就因为降价促销问题,被多家酒店停止供货,终止合作。各大电商竞相压低机票价格争夺顾客,就势必要求航空企业提供更低价的机票、更高的返利率,还有可能降低对消费者的服务质量,额外收取更多费用,甚至附加一些不合理的条件。

俗话说“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现在各大电商的价格战已经不是“让利消费者,自己少赚点”的问题了,而是投资方任性烧钱,先发动价格战把竞争对手打垮,确立自己的市场垄断地位。把消费者笼络过来之后,再想办法赚取丰厚的超额垄断利润。

互联网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促进信息公开透明、便捷可及。对消费者而言,最核心的信息就是价格。在电商平台上,不同企业提供的商品,其价格信息一目了然。消费者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货比三家、用鼠标投票。如果利用得好,“互联网+”可以使相关市场领域中,价格机制的作用得到淋漓尽致发挥;但如果利用不好,比如恶意的价格战,则会严重扭曲价格机制,最终造成生产企业、电商平台和消费者共输的结局。

当某家企业、某家电商平台发动价格战,甚至不惜烧钱补贴,发动低于成本的价格战来恶意倾销,其他企业、其他电商平台就会承受巨大的压力。为了保住市场份额,跟进价格战往往成为无奈之举。仅从表面看,价格战似乎促进了市场繁荣,造成购销两旺、消费者得利的假象,但实际上,恶意价格战的危害后果显而易见。企业无法获得适当的利润回报,就有可能降低产品质量,失去研发创新能力,最终丧失持续发展的动力。消费者虽然少花了钱,但得到的可能是质量无法保证的商品和服务。恶意价格战打垮竞争对手之后形成的市场垄断,妨碍正常的市场竞争,而一个失去充分竞争的行业,往往也就失去了健康发展的机会。在价格战期间消费者可能短期得利,但长期来看难以避免受损。

过去,市场存在竞争不充分的弊病,所以有关部门和消费者对于竞争过度甚至恶意竞争,常常缺乏警惕性。尤其是在“互联网+”风行之后,各电商平台的大幅折扣层出不穷,甚至不惜任性烧钱,赔钱赚吆喝。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结合,应该有更加创新的商业模式,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延伸商品和服务,并以此作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如果仅仅陷入恶意价格战的陷阱,那么在互联网电商企业与传统行业企业合作蜜月期一过,剩下的可能就是反目决裂、一地鸡毛。

责任编辑:白岚

Tags:
转发至: 分享到QQ空间 百度收藏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渤海财经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图文信息资讯
关于环渤海财经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杂志订阅 - 帮助